倦鳥落舊林 作品

第472章 劉季定民政

    “我會盡快安排的。”巫魁沉沉點頭:“以現實情況為研究方向。現階段漢國需要的進步是水利、工造、貯藏等內容,我會跟司空府去探討。”

    “辛苦了。”劉季含笑著,“不過還是要勉勵你兩句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故,朝聞道,夕死可矣。”

    巫魁聽完笑了起來:“對,朝聞道,夕死可矣!”

    巫魁興奮走了。

    劉季看著他的背影,搓了搓指腹,深吸一口氣:“補齊了一寸缺口,往後華夏就不會被瘸一條腿走了。”

    劉季這話的意思,自然就是抨擊那群統治者了。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好處自然是統一思想,這也是中華根基的核心,幾千年影響之下,構築了穩定的政體。

    但這意味著華夏的文明核心還是人文科學,對於自然科學反而有一定的壓制性。

    現在劉季儘可能的保證第二條腿不至於被打瘸。

    畢竟眼前的華夏的框架,是從後世百年洗禮之後的社會形態移植過來的。

    現在有了巫魁的加持。

    道的概念,已經變成了自然科學的核心之一。

    用科學去解釋道和用人文去解釋道,這裡頭都不會衝突。

    只是原本的萌芽,被劉季和巫魁催熟成為了另一半根基。

    這好處不言而喻。

    等之後完成了華夏好的價值觀普及之後,兩者集合,才是最美好的華夏文明。

    這棵大樹,會越發茁壯。

    不過劉季本人作為國君,屁股決定了腦袋,對於科學他是可以發展,但必須要可控。

    所以,他才有這句:第二條腿不被打斷。

    頂多瘸了。

    因為中央農業帝國本質,就是維穩。

    想要創造增量,對於農業帝國而言,反而艱難。

    因為變法的代價,誰也不沒辦法輕易承受。

    背後是一切利益集團的平衡。

    這就是為什麼儒家能吃香的原因。

    一切都是統治階級的選擇。

    劉季想了一會兒之後,回了書房。

    磨蹭了三天之後,發佈了一卷《告國人書》:“時間荏苒,斗轉星移。金石之堅,尚且能被流水滴穿,千里之  堤,亦能潰於蟻穴。國之制度亦會腐朽。

    自立國六年,國勢建隆,澤被萬戶。耕作之物,日漸熟悉。然則天下,非一成不變,不可設以成規自守,抱殘守缺,只會牽扯國之腳步。故而,理當按時而動,十年修律,圩年(五十年)修制,百年修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