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修狗 作品

第160章:準備





至於夏遠所說,日軍對陣地進行轟炸、投擲炸彈,可以躲在貓耳洞內,能夠有效的躲避日軍轟炸。




他們並不是太看好。




能當上國軍將領,指揮打仗都是沒有任何問題,甚至很多將領都具備各自的才能。




在戰壕側壁挖一個洞,曾經有人想過,但面對重炮和飛機的轟炸的,他們潛意識是不認為能夠躲避日軍的狂轟濫炸,經驗使然。




誰能想到,只需要在戰壕側壁開一個小洞,就能躲避日軍的炮擊呢。




夏遠相當清楚,在後世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貓耳洞發展達到了頂峰,甚至因貓耳洞出現一批特殊的軍人——貓耳洞人。




貓耳洞是指一種與貓耳朵形狀相似的防炮洞、防空洞,是一種軍事上供單兵作戰用的防護工事。踏進老山,者陰“兩山”戰區,幾乎是山山有壕,壕壕有洞,洞洞有人。那壕,順著山勢縱橫延伸,那洞依著壕壁挖進了山的腹地,壕如經緯,洞如貓耳。




這種石灰岩的溶洞,石質堅硬,工事牢固,千百噸炮彈也奈何它不得。座座大山裡有數千個這樣的洞,敵我雙方都在裡邊隱藏了數百數千的武裝人員。最近的距離只有4、5米遠,而彼此卻能互為攻守。




最大的洞能容下一個連,最小的僅能讓一個人蜷起身子蹲在裡邊,而且還必須是體型最小的士兵。一般的貓耳洞能容納3至4個人。我軍許多戰士就是常年蹲在這種陰冷潮溼的小洞內,堅守著自己的哨位。




這些肩負重任的衛士們,把自己稱為“貓耳洞人”。




其中名氣最響亮的要數被大家稱為貓耳洞大王的尹國亮。




據他的檔案記載,尹國亮,30歲,排長。病歷記載著他患有腸胃病,風溼性關節炎,負過兩次傷,留下過腦震盪的後遺症。從1979年2月到1986年3月,他在貓耳洞裡蹲了7年。




他蹲過的每一個洞,都是條件最差的,光線昏暗,空氣潮溼,洞壁四外滲著水珠,瀰漫著一股濃濃的黴味,這些東西給尹國亮帶來了難以治癒的一連串病,統稱為“貓耳洞症。”




貓耳洞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發揮了奇效。提早的讓貓耳洞降臨在金陵保衛戰中,雖然當下士兵覺得貓耳洞效果一般,但真正體會過貓耳洞防炮能力,就不會這麼覺得。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12月8日午後,日軍第110師團從溧水方向接近雨花臺。




前方偵察兵來報,已發現日軍的先頭部隊,大約一箇中隊的兵力,配置四輛坦克,沿著土路,向雨花臺開進。




“通知前方假陣地上的將士,如若日軍動用炮擊,立即讓他們撤退,如若敵人並未炮擊,而是先偵查,讓他們自行開槍,吸引日軍。”




“是!”




偵察兵離去。




沒過多久。




前方就傳來震耳欲聾的轟鳴聲。




隆隆的聲音從前方連綿起伏的丘陵上傳來,夏遠站在營部門口,開啟鷹眼,看到在天空盤旋的日軍飛機,正在對前方發現的兩塊假陣地進行狂轟濫炸,以及低空掃射。




“營座,你真是神了,隨便弄的兩塊假陣地,日本鬼子真的上當了。”遊學昌用望遠鏡看著,高興地說。




夏遠卻高興不起來,事情有些出乎預料,他以為兩塊假陣地,能夠抵擋日軍兩輪飛機轟炸。




哪曾想,日軍的飛機竟然分開,分別對兩塊假陣地進行轟炸,如此一來,日軍的炮兵基本不需要出動。




他本意是想要兩塊假陣地拖延日軍進攻的速度。




擼起袖子,看一眼時間。




“還有四五個小時天才黑,日本鬼子勢必會發起試探性進攻。”夏遠轉頭,對遊學昌道:“老遊,你去二連陣地盯著,我去一連陣地。”




夏遠決定親自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