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修狗 作品

第127章:慘烈的戰鬥

 
中國軍隊利用河漢,一步一步地頂著日軍的進攻,防線仍然一步步的向後移動,陳將軍親臨劉行指揮,為持久作戰,他判斷要適時的轉移陣地,逐次抗擊日軍。

 
把日本鬼子看做是洪水,那就要在這片洪水蔓延的道路上,挖掘深溝,層層構築堤壩。

 
但光頭仍命令‘死守劉行’。

 
淞滬會戰時期,國軍的條件相當艱苦。國軍是以軍餉控制軍隊,給部隊發餉錢,但在戰爭時期,不管是普通士兵,還是指揮將領,都沒有任何餉錢。其次是食物問題,有的部隊連續一個星期,沒有收到後勤補給,沒錢沒飯,這種情況,還想要讓部隊維持高強度作戰,和日本鬼子血拼,相當困難。

 
但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幾十萬國軍將士,依然和日軍血拼到底。

 
全國各地的增援部隊,正在奔赴滬上。

 
日軍的進攻重心偏移,落在劉行。

 
胡宗南的第一軍抵達淞滬的第二天,就投入到了劉行附近的血戰,第一軍是國軍的王牌軍,到了戰場,也不失王牌風範,作戰士氣相當旺盛,與敵人寸土必爭,每屋苦戰,打了一個多星期,陣地仍然牢牢握在手中。

 
胡宗南打仗確實厲害,白天,日軍的飛機、坦克和炮兵打的厲害,十分兇猛,他命令部隊邊打邊撤,層層阻擊,消耗敵人鋒芒。到了晚上,堅決發動兇猛突襲,衝到日軍陣地,和日軍展開激烈肉搏。

 
這樣一來,日軍的炮、飛機都發揮不了作用,衝到日本鬼子跟前,還能跟日本鬼子拼刺刀,減少傷亡。

 
就這樣,白天被日本鬼子佔領的陣地,晚上又被第一軍奪回來,第一軍硬生生的和陸海空全面優勢的日軍打成僵持,有的陣地反覆爭奪數十次,屍體層層累積,白天,日軍的炮彈落下來,爆炸後捲起來的不是黑色的泥土,而是鮮紅的血霧。

 
這樣的頑強作戰,後果便是傷亡慘重,第一旅旅長劉超寰與一團團長王應尊負傷,二團團長楊傑和四團團長李友梅陣亡。第一師營長以下官兵傷亡百分之八十以上,全師的連長除通訊連連長外全部都因傷亡而換人,而第七十八師全師的營長僅剩下一人。

 
九月底,顧祝同將胡宗南的第一軍撤下,拉去崑山整補。

 
七天血戰,第一軍徹底被打殘,退出王牌軍的行列。

 
王牌軍尚且如此,那些地方來的雜牌軍傷亡又如何。

 
一個師投入淞滬會戰三天時間,全師傷亡僅剩下一個營的比比皆是,有的甚至全師陣亡。

 
三天一個師的淞滬會戰,不是誇大其詞,而是有著數據支撐。

 
六十七師,堅守羅店一來,和日軍血戰數十次,李樹森重傷退下後,由剛剛從德國回國的黃維接替指揮,從二十五號到三十號,日軍向六十七師負責的陣地發動猛烈進攻,黃維帶領六十七師將士和日軍血戰,戰鬥至最為激烈的時候,他的身邊只剩下警衛員、電報員、伙伕和文職人員。

 
黃維帶著他們上戰場和日軍拼殺,當天幾乎全部犧牲。

 
血戰一個多星期,六十七師三個團長一個陣亡,兩個重傷,營、連、排官兵幾乎全部陣亡,全師倖存總人數,不滿一個團。

 
羅店鎮的街道上,屍骸層層累積,堆積如山,惡臭是硝煙都無法遮掩。

 
六十七師的傷亡,在所有參與淞滬會戰的部隊中,已經算是好的。

 
九月底。

 
各地方部隊相繼抵達淞滬。

 
川、湘、桂、粵、黔、東北軍、西北軍陸陸續續抵達淞滬,他們放下曾經的恩怨,同仇敵愾,共赴國難。

 
陶峙嶽第八師,是老湘軍改編的中央軍,裝備奇差,使用的還是二十年代的漢陽造,全師沒有迫擊炮、重機槍,甚至連刺刀都無法裝備到每個人,他們有的只有共赴國難,慷慨對敵的豪情。

 
面對日軍第九師團的飛機坦克大炮,輕重機槍,他們誓死不退,與日軍血戰,用血肉之軀抵抗日軍的堅船利炮,在日軍的飛機重炮狂轟濫炸之下,第八師將士誓死不退,死守陣地,和日軍頑強拼殺。

 
日軍沒想到就是這樣一隻武器裝備落後的部隊,抵擋了他們的進攻,不得已,日軍只能分兵向旁邊的國軍彭松齡十六師駐紮的頓悟寺進攻。

 
結果那邊的作戰士氣一點也不比這邊差,僅僅一個晚上,就發起了十次反擊,對日軍第九師團造成了巨大的傷亡,數次請求火線補兵,火力支援後方才攻陷頓悟寺,並開始包抄第八師的側翼。

 
第八師可不管你包抄不包抄,來了就得捱打,繼續頑強阻擊,牽制日軍第九師團,一直堅持到十月十號,才從前線撤退。

 
全師從戰前八千多人,減員至七百人,傷亡率達到了恐怖的百分之九十一。

 
在薀藻浜至走馬塘一線的戰鬥,國軍平均每天傷亡五千人。

 
由於薀藻浜一線戰鬥吃緊,在崑山整補了沒幾天的第一軍,再次被拉到了戰場上,這一次,隊伍裡很多都還是新兵,這些新兵很多都是拉到戰場上的壯丁,到了戰場上,短兵相接,不上也得上,壯丁還要命。

 
一個士兵到了淞滬,他的生命就進入了倒計時,這一點都不誇張。

 
十月。

 
天氣開始轉涼。

 
淞滬就像是一個巨大的熔爐一樣,吞噬著進入淞滬將士的生命。

 
國軍情況尚且如此,日軍同樣也不好受。

 
最先一批投入作戰的兩個師團是日軍第九師團和日軍第一零一師團,進攻薀藻浜的是日軍第九師團,根據第九師團金澤步兵第七聯隊的記載,在歷經四十日的進攻中,有九成中小隊長死傷。

 
在兩個星期的戰鬥中,這支兩千五百名日軍士兵的步兵聯隊,死亡四百五十名,負傷九百人,士兵的傷亡率高達百分之五十三,這樣的戰損比,自九一八事變以來,在日軍戰報中幾乎聞所未聞。

 
薀藻浜河幅不寬,天然屏障作用不大,中國軍隊遭受著日軍坦克、飛機、重炮,甚至還有艦炮的轟擊下,又能堅守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