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拍照

    可惜,電影上映的新聞是一月末。

    而如今早已到了十一月中旬,早就已經過了新聞的時效性,也失去了蹭熱度的可能性。

    柯林倒是知道,繼《城市之光》之後,卓別林又在往後的六年中拍攝了另一部無聲電影,同時也是卓別林的最後一部無聲電影——《摩登時代》。

    並且,愛因斯坦在看完電影之後,又流了眼淚。

    但那都已經是1936年以後的事情了,緩不濟急,對於眼下信使報社所遭遇的困境,沒有任何的作用。

    一邊想著,柯林的目光掃過報紙關於電影的報道,很快的就落到了別處。

    “……其實沒有人捱餓,這些流浪漢吃得比以前還好……在紐約,一個流浪漢一天吃了10頓飯。”

    緊接著,他的視線就被報紙頁面上那巨大的字眼給吸引了過去。

    “是誰這麼勇,居然敢在現在這種時期說這樣的話?哦,原來是胡佛啊,那就沒事了……”

    腦海中閃過一絲疑惑,等到柯林看清楚新聞內容出處的時候,心中頓時變得了然了幾分。

    說起胡佛,這位簡直堪稱美利堅歷史上最倒黴的總統。

    他恰好在大蕭條發生前夕當上總統,民眾對大蕭條的不滿和憤怒都發洩到胡佛身上。也因此使得,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當中,胡佛的名字一直和“貧窮”劃上了等號。

    在大蕭條期間,民眾將用錫鐵罐、紙板和麻袋搭建的破舊寒酸的棚戶村被稱為“胡佛村”;失業群體扛著的裝廢品的麻袋叫作“胡佛袋”;一些地方,貧困的農民將拋錨的廉價汽車的前臉鋸下,安到骨瘦如柴的騾子身上,稱為“胡佛馬車”;公園長椅睡客裹著取暖的舊報紙,被稱為“胡佛毯”等等。

    從未來的歷史來看,胡佛的總統生涯可以說是時運不濟。

    然而,眼下身處在大蕭條,柯林卻多少能夠明白為何這個時代的民眾會對胡佛報以如此之多的怨恨和不滿。

    尤其是在報紙上,看到他在面對記者詢問所做答覆的時候,哪怕是柯林也忍不住皺起了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