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96章 不想越級打怪

    錢研究在沒用的東西上,這是能接受的,但直接貪掉就不行了。科研人員覺得待遇差的,可以單獨提高待遇,這是另一個問題,一碼事歸一碼事。

    這種待遇在明末絕對是絕無僅有的,無論中外的資本家都做不到。沉樹人如此信任寬仁,也讓宋應星感受到了無比的知遇之恩,也愈發有幹勁了。

    宋應星當初寫《天工開物》時,本來就也有涉及一些農業技術,畢竟宋應星本就是歷史上漢人文明第一個記載“棉花摘星抑制頂端優勢”的科學家。

    現在沉樹人給了更寬鬆的環境,剛好三四月份又是農忙勸農的季節,他和方以智互相碰撞之下、加上沉樹人也偶爾來點撥幾句神來之筆,還真就搞出了一些東西。

    比如,按照沉樹人去年年底原本做的計劃,玉米主要只能在長江以北的幾個府大力推廣,今年主要的重點推廣地,還是劉國能的信陽府。

    而江南的武昌漢陽等地,因為水稻的生長週期無法像冬小麥那樣和玉米完美銜接,今年平原田地還是以種雙季稻為主。只有一些坡地、山地可以想辦法種土豆作為補充,但玉米在江南算是沒什麼出場機會了。

    可是今年事到臨頭,因為天時不應,計劃不如變化快——崇禎十五年的早春,江南下游地區雨水比較綿密,一改前年浙江大旱時的狀態,似乎是要把前年少下的雨補回來。

    長江下游稍稍有點水災,卻導致暖溼氣流雲團在下游就被早早耗盡,中游的湖廣等地降水明顯減少了。

    雖然還不至於全面旱災,但至少也會導致一些灌既條件差的田地,無法種出水稻早稻。

    農民們當然不會等春雨下雨之後才播種稻種,肯定是還沒下雨就先撒了,所以這批種子白白浪費掉一部分,也是沒有辦法的。

    好在方以智和宋應星對農學科學也比較有研究,就建議可以想辦法在這些灌既不足的田地上,臨時補種生長週期極短的豌豆,勉強補一季口糧。

    如果今年確認會持續比較乾旱,部分田地種不了水稻,等豌豆收割後,第二季改種玉米也來得及——豌豆生長期極短,兩個月多一點就能成熟了,比冬小麥短整整三個月,剛好可以確保早春下種、依然和冬小麥同時成熟,接上玉米。

    得知這個情況後,沉樹人當然不吝在江南的漢陽、武昌、九江三府奔走勸農視察,瞭解農業情況,然後官府組織種子貿易,給農民借貸豌豆種糧,讓補種豌豆。

    至於沉樹人的老巢黃州,雖然地處江北,但其部分地區也存在類似情況,一樣也推廣了豌豆。

    沉樹人在初次聽宋應星統籌說、早稻灌既不足時、可以補種豌豆救急後,他就忍不住對著宋應星和方以智刨根問底:

    “既然早知道豌豆生長期那麼短,那麼靈活,往年為什麼沒有推廣開來呢?是產量太低麼?莫非比毛豆/黃豆還低?

    只要比毛豆高,以後就該好好推廣,種植豆子畢竟可以肥田,將來種別的收成就好了。”

    對於這個問題,宋應星當時如是解答:“豌豆產量比黃豆還高不少,當然曬乾之後差得不多,往年豌豆不得大面積推廣,主要是不易貯存。

    豌豆比黃豆更嫩更溼,而且有些容易酸敗的油分,簡單晾曬無法久貯,朝廷任何情況下都沒法收豌豆納稅,黃豆倒是可以勉強作為米麥的補充徵收。”

    沉樹人原本也只是隨口一問,得到這個答桉後,他也是心中一動:貌似進入19世紀後,西方青豆罐頭、凍幹豌豆製品普及非常快。

    連他前世玩號稱以寫實著稱的《荒野大鏢客》時,米國人那些西進拓荒的牛仔,補給品裡都有大批青豆罐頭。

    看樣子,這個問題完全是可以通過預煮殺菌之後、裝到罐頭裡面解決的嘛。

    當然了,如今是明末,用鐵皮罐頭成本太高,食物本身都還不值這點錢。但是也可以想辦法用氣密性尚佳的瓷罈子封裝嘛。

    就好比後世四川人做泡菜,罈子口倒扣一個碗、縫隙處灌上水隔絕內外空氣流通,就可以實現罐頭的氣密效果了。

    對於要移動的軍糧用罐頭,也可以預煮後用熔化的石蠟封閉壇口,石蠟冷卻後就封住了。

    武昌靠近江西,而江西的製陶燒瓷產業已經非常發達,都產能過剩了,弄點工匠來大造瓷壇製造豌豆罐頭,推廣到民間,也能防止旱年種不了水稻時,百姓餓死太多,到時候搶種一季豌豆,哪怕不能納稅,好歹有口飯吃救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