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55章 悄悄驚豔沈道臺

    半年沒見,再次遇到道臺視察,工匠和管理人員也比較緊張。沈樹人到了之後,首席工匠周鐵膽拿著一份徒弟和沈家管事前幾天剛剛最新統計好的賬目,親自遞交給他過目。

    沈樹人也就先順勢捋了一遍賬,按賬目顯示,從四月到十月,黃州兵仗工坊的魯密銃和斑鳩銃產能,從最初的每月一百多支,逐漸磨合成熟,到現在增長到了每月三百多支。

    當初推廣的各種腳踏式鏜床、磨床、鑽床,還有卷管鍛打機械,也都運作得不錯。培養出了兩三百個用慣了新機器的工匠——與今年年初時相比,鐵匠人數倒是沒有明顯增加,但技能培訓已經提升了一大截。

    倒不是說這些鐵匠原先手藝不行,而是他們此前掌握的主要是手工打鐵的技藝,現在至少人人都會熟練擺弄好幾種簡易機床,工作效率也快了不少。

    翻了一倍的火槍產能,就是工匠熟練度提升的最好明證。

    當然,考慮到前期磨合時比較慢,過去七個月平均下來,也就生產了1800支輕重火槍。與沈家軍戰前擁有的1200支火槍加在一起,自產火槍的總數達到了3000之多。

    另外,這半年多時間裡,沈樹人還從其他一些渠道弄到了些火器,首先是被滅的各家流賊,多多少少每家也能繳獲好幾百根。

    只是流賊的火器做工低劣,斑鳩銃完全沒有,魯密銃也極少,主要就是鳥銃和老式火銃。

    老式火銃對如今的沈樹人而言,幾乎沒有價值,如果生鏽嚴重槍況不好的,只能回爐重造當鋼鐵用。

    槍況好一點的,也不能給野戰部隊用,因為太不可靠了,發射又慢,跟不上部隊的訓練節奏。不過沈樹人也不會一味求精浪費。這些槍況好但性能差的,好歹還能給二線部隊守城。

    之前沈樹人的根據地都在山區,地勢險要,也沒什麼敵人能直接攻城,就不怎麼需要考慮守城力量。

    現在沈樹人的地盤只剩一大半在山區、剩下一小半已經延伸到了江漢平原,守城也必須重視起來。他就把所有挑出來的、再裝填繁瑣的老式火銃,全部集中在武昌、襄陽這兩座平原重鎮。

    最後,還分出一部送去給方孔炤,好用於守夷陵和江陵這些戰略要地——這也不是沈樹人做老好人,而是他知道方孔炤親自坐鎮的那兩個險要之地,是堵住張獻忠重回湖廣的關鍵。幫方孔炤守住堅城確保不丟,就是在幫沈樹人自己。

    如果將來張獻忠還敢繞過堅城流竄進攻、靠搶劫來維持後勤。那麼方孔炤的存在,也能讓張獻忠的後路隨時受到威脅。沈樹人一定跟他聯手,打得張獻忠首尾不能相顧。

    除了流賊那邊的火器,沈樹人最後一項火器進項來源,就是接收了左良玉移鎮後、留在武昌、漢陽的那三個官軍衛所。

    明朝衛所編制滿額三四千人,火器應該有至少700根。

    但衛所士兵都空餉一大半了,火器當然也會等比缺損。實際上每營也就200多根,三個營加在一起才800根,比足額滿編一個營略微多一丁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