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5章 殺張獻忠者封侯

    陛下不是說要數落責問這個沈林麼?怎麼罵著罵著還要拿武將的履歷資料?這是罵人還是問計呢?

    好在他作為資深宦官,知道不該問的就別猜,做好本分就行。

    崇禎拿到履歷後,反覆閱讀,討論了很久,最後不得不承認,沈樹人給他出的這一個主意,絕對是正確的,有益無害,沒有任何後遺症。

    “卿倒是個實幹之才。雖不識大體,不能留在館閣坐而論道。卻是個放到地方上撫民理財、分化流賊的好手。”崇禎憋了許久,才憋出這麼一句表揚。

    沈樹人做具體工作的實事求是,再次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他聯想到了之前戶部漕運改革那個案例。

    這些話如果人多,崇禎也不會說得這麼直白,但現在沒人,難得讓皇帝可以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一直偽裝也是很累的。

    氛圍和諧下來之後,崇禎也不吝趁機多追問一些問題,聊著聊著,就專注到了如何徹底解決張獻忠上面。

    沈樹人見火候到了,也給了皇帝第二條建議:“陛下,臣一貫以為,張逆之猖獗,首要在於他擅長裹挾良善從賊。要解決張逆,必須斬斷他拉扯攀咬裹挾他人的能力。

    陛下既然都已經肯嘉獎、重用劉國能,何不再多做一步,開下重賞、昭告天下,勉勵一切可用之人圍堵張逆?”

    崇禎想了想,臉色還是有些難看:“你的意思是,哪怕目前是流賊中人,只要殺了張逆,以首級來獻,朝廷都會赦免其前罪?還要朕對天下盟誓、保證兌現不成?”

    沈樹人搖搖頭:“這樣也行,但效果恐怕不夠。賞罰出自陛下,臣不敢妄議。”

    崇禎森然道:“這還不夠?難道還要保證給殺張逆之人封什麼官爵不成?如果是張逆身邊的賊將、甚至義子,見他大勢已去,想要撈一票功勞呢?這種人也要寬恕兌現不成?

    若是李闖、操賊殺了張逆呢?也要封侯?如此朝廷顏面何存,天下人將來都會輕言作亂、反正最後只要殺個賊首便能洗去罪愆!”

    沈樹人知道,崇禎最抹不過的是面子,他趕緊趁熱打鐵:“陛下!天下人不會恥笑的,我大明也素重孝道。張逆之罪,與諸賊本不相同,五年前鳳陽毀陵,他是元兇首惡,其餘不過是被裹挾。如今降而復反,他又是首惡。

    陛下仁孝,為了對得起列祖列宗,連罪己詔都下過了,給殺張逆者開出額外賞賜、對天盟誓必然兌現,也是孝道的體現,天下人只會覺得陛下是仁君!

    如若實在覺得面子上過不去……臣知道陛下不太願意饒恕如今還在獄中的熊文燦,不如在給熊文燦下判詞時,明確其罪過範圍:

    熊文燦招撫其他諸賊,並無過錯,其錯只是在於信了張逆。陛下無論怎麼懲戒熊文燦,把罪狀咬死在這一條,也能讓其他降將安心,讓其他復反者看到再次反正的希望。

    如此,最後不管是李闖操賊勢窮自相圖害,還是張逆的心腹為求脫罪、被官軍逼到走投無路時再殺主歸降,好歹能除此大患。”

    沈樹人的思路很明確:張獻忠崛起的最大助力,就是崇禎會亂殺滅不掉張獻忠的人,自毀長城。

    所以對付張獻忠就得反其道而行之,讓一輩子刻薄寡恩的皇帝,唯獨在這個問題上不擇手段一把。

    “不管其他人原先犯了多大罪,殺了張獻忠就免罪!還封侯!”

    而且,如果是孫可望、李定國,在將來某個張獻忠窮途末路的時刻,選擇了殺父自保,沈樹人也是樂見其成的。畢竟孫可望李定國還能挽救一下,沒必要給張獻忠陪葬。

    歷史上大西軍下面的將領,還是有一定抗清民族氣節的,只誅首惡是最好的。

    聽到這一步,崇禎終於動搖了。

    確實,沈樹人幫他解決了面子的問題,給了個臺階下:張獻忠是有高於其他流賊頭目罪惡程度的理由的,對張獻忠特別痛恨,並不會讓皇帝額外丟人。

    皇陵被毀罪己詔都下過了,該丟的臉早就丟過了。

    熊文燦案的最終蓋棺定論,也還能操作,怎麼看面子都能保住。

    最關鍵的是,沈樹人這個策略,是私底下獻的,皇帝不丟臉。

    “十戶之邑,必有忠信。朕受教了,你先退下吧,朕好好想想。”崇禎不想當面做決定,他不想在臣子面前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