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第 75 章

    周如植心中有些感動。

    郡王真是體恤下屬,他都沒說出口這些顧慮,他便主動解決了他的全部後顧之憂。

    既然郡王明白他的難處,願意援手,那他就再無顧慮,可以放開手腳做事了。

    “那便按郡王說的辦。”

    說完,三人又一起討論起了選址問題。

    多方考慮後,李洵決定將第一個糞丹作坊建在肅城東北方向。

    一來此地土地貧瘠,佔地多也影響不大,另一方面,這裡離肅城近,離燎原也不遠,肅城和燎原的人糞馬糞,軍營中用剩下的殘次的血肉皮毛,都可以很方便地運送到這裡來。

    至於禽糞,則需要從民間收集收購,其範圍可以擴大到更南邊的州郡。禽糞不像豬糞馬糞那樣易得,最好是委託給商人們,及早置辦起來。

    無機化合物則可以拜託本地的藥商引薦,由銀泰的藥商大批量從外地採購,再由軍方運回來。

    有李洵這個手中不缺錢的一方諸侯全力支持,要大批量生產肥料就變得容易很多。

    當然,李洵只負責點頭和出錢,其中許多細節上的統籌安排,還得林相與周如植去做。

    冬季作物的收成在後,眼下更近的是春耕。

    周如植建議,最好把另外那些閒置的土地也分給百姓們種植起來。如此才能不浪費今年的春耕農時。

    如此,一年有一部分土地就是種了兩季的,可以大幅度提高糧食產量。

    就相當於把所有土地分成兩份,一份一年兩種,一份一年一種,過三五年,又可以把兩撥土地進行輪換,讓其中一份土地得到休息,恢復肥力。

    這樣一來,便少不得要再分配一次土地。

    先前在劃分村落的時候,因為肅城戶曹主簿的建議,倒是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每個村都留足了閒置的土地,以便分給今後的新增人口。

    林德康在此插言道:

    考慮到以後人口增長,不可在此時將耕地全部分給現有百姓,只能用租借的名義,且時間只有一年,下一年是否續租,由官府決定。這樣等以後有更多糧食吸納外來人口,才隨時有新的地可以分。

    春耕在冬季大麥的收成之前,百姓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空閒狀態,能多一季的收成,哪怕地是租的,他們也會很樂意。

    李洵覺得這個建議很有道理,便採納了。

    林相又說,可以貼出告示,用每五畝地必須種一畝棉為附加條件,將土地租借給百姓。

    到時候,地租照樣徵五畝地的,但棉花須以官府制定的價格全部售賣給官府。

    如此一來,百姓們每年可收兩季糧食,即使春耕徵收稍微多一丁點,手中存糧也依舊會很充裕。

    而棉花與甜菜也可以讓他們手中產生一部分餘錢,促使商業興盛,讓李洵可以徵收到更多商稅。

    李洵聽完立刻同意了他的提議。

    這個政策,相當於每十畝地種植一畝棉花,比之他所在的那個時代,歷史上那位強制推廣棉花種植的皇帝要求的比例還要高一倍。

    但對方是全國推廣,他只有兩郡一城,土地面積不一樣,比例不高不行。

    如今棉花對他的軍隊來說是剛需。

    而且,他有周如植在,能科學化種植,糧食產量必然能得到一定的提高,也能彌補棉花對土地的佔用。

    又定下一項計策,周如植繼續道:

    “郡王,若要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產量,就必須注重方法,微臣雖說自認有些心得,卻只得一人,還請郡王多撥些人手與我,我先教了他們,再讓他們挨個城鎮去教授當地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