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做豆泥骨朵

    幹豆沙做豆泥骨朵是不夠的,它成不了團,塑不成形,容易散,包不起來。

    這就得需要下鍋,倒入水、油、糖炒……弄成紅豆餡。

    左容贏記住了她寫的方子,理論和經驗還是有區別的,糧食不太多,炒這個技術活,還是需要林青禾操持的。

    在鍋中倒入了一定量的清水,一定量的紅糖。

    糖在這個餡料裡,不僅是提供甜味,更多的是保水和改良口感。

    從而,在炒至中,放入的糖一定得要放入幹豆的1。5倍,糖不夠,炒好的餡料和幹豆沙類似,一盤散沙,甚至都不能進行包捏。

    小火讓鍋中的糖融成糖漿,林青禾用鍋鏟攪攪,把碗中的幹豆沙全放入鍋中,仍然是小火炒至。

    豆沙吸了鍋中的糖、水變成了軟塌塌的豆沙泥,豆沙餡的顏色也深了很多。

    林青禾有耐心的慢慢的翻炒著,一直到能炒到刮出痕跡(起坑)的狀態。

    從罐子裡剷出適量豬油,加入豆沙泥當中炒至完全吸收,再鏟入跟剛才同樣多的豬油……

    一直炒到能成團,且微微出油的狀態,即可裝盤,剷起來放一邊晾涼。

    屋內一直飄著甜甜香香的豆子的氣息,娃們心猿意馬地瞅瞅,筆下的字寫得有的好有的壞。

    他們吃糖,糖是甜的,很甜的,豆泥骨朵是豆沙包,是放了不少糖的糖包子。

    吃過肉包子素包子,他們還沒有嘗過甜的包子呢。

    也不怨娃們沒吃過,這個時代的製糖技術還不成熟,產的糖少,物以稀為貴,一般的小商販們買不起的,更不用說用糖來做糖包子了。

    看到娘把炒了許久的豆沙給鏟到了盤子裡,放在了灶上,舀水洗鍋了。

    幾個機靈鬼把筆丟在了硯上,“孃親,豆沙炒好了嗎?”

    過來就揪著他們孃的衣服不放,眼睛已經在觀察那盤子深紫,透著點黑的豆沙餡了。

    “炒好了呢,娘擀了面,過會就可以做包子,進鍋蒸了。”

    五個小朋友對著孃親甜甜的笑笑,鬧著要幫林青禾包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