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四木 作品

第107章 三年後的萬壽前夕

    日月更迭, 轉眼已是雍正八年秋。

    離她生下六阿哥,轉眼已經過去了將近三年,有時候姜恆回頭去看,不免覺得時間跑的實在快。

    九月, 圓明園開了大片的菊花。

    姜恆從皇后的同樂院出來, 一路向東南方向繞行。比起四年前,圓明園如今又擴建了不少, 原有的園景也多整修過。在東南角的藻園中, 種著一大片楓樹, 秋越深,那楓葉越紅的似要燒起來一般,若是晨起掛霜, 更顯得晶瑩漂亮。

    “娘娘還是這樣愛逛。”秋雪跟在姜恆身邊, 與她邊走邊說道:“只是也就這會子娘娘還能偷點空了。再往後可就要忙了。”

    “十月初二是咱們六阿哥的生辰,雖說宮裡除週歲外, 不給年小的皇子公主做生辰擺戲酒, 但各宮要送長壽麵和衣裳玩器來,娘娘前後總要應酬兩日的。”

    “緊接著又是頒金節, 頒金節後又是萬壽,哪裡得一點空呢?”

    姜恆心有慼慼點頭, 可不,方才就是為了這回萬壽節,皇后才特意將她叫去同樂院,一商量就是一晌午,直到這快午膳了才放她走。

    說來, 三年前皇上的四十歲整壽就被她混了過去——那時她在坐月子, 只聽人說外面熱鬧翻了天也忙翻了天, 她倒是把永和宮的門一關,躲過了各色應酬。

    今年就不行了。

    且今年雖是皇上四十三歲生辰,並非整生日,但因有兩件大喜事,今年萬壽只怕比往年還要熱鬧。

    頭一件就是十四爺要回朝了!

    這一場西北戰事,打打停停足足拖了三年多,今歲終是以準噶爾頂不住求和為終結,至此準噶爾完全退守回老家,別說放棄了原本偷襲的西藏和碩特部,連之前準噶爾汗國與青海接壤的大片土地和城鎮都割捨給大清了。

    皇上便命傅爾丹、富寧安等人去接替十四和策稜暫駐青海和藏地。

    艱苦的戰事打完,到了回來領功的時候了。

    十四福晉近來紅光滿面,簡直像是初生的旭日一樣在發光,已經到了一種在園子裡見到飛過一隻小鳥都恨不得抓下來告訴鳥兒,十四爺要回來的程度。

    自打消息定下來,光姜恆被她拉著唸叨十四爺要回京,就不下八遍。

    據說十三福晉聽得更多——但人人都體諒十四福晉,這可是一別三年多啊,難為她一個人在京裡撐著王府,大事小情都沒有落下。

    姜恆和十三福晉都耐心聽她唸叨,還祝賀她不日就要加封親王福晉了。

    十四爺與策稜這一功,兩人的郡王升一級為親王是妥妥夠用的,大軍未還,皇上還沒下明旨,但已經有禮部已經在議封親王的流程,工部甚至在丈量恂郡王府周圍的土地,準備按著親王府規制往外擴院子了。

    至於第二件喜事則是廉親王要回京接“安南布政使”的官印,安南自此歸屬於朝廷管轄。

    其實早在去年,安南黎氏小國王就動了心思,想要直接加入大清算了。

    且說安南在前任黎氏老國王手裡,是屬跳跳糖的。這樣小的國家卻敢招惹龐大的鄰國,暗戳戳佔領雲南的土地和礦產,可見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一個國王了。當時對周邊諸如真臘、爪哇、暹羅等國也沒少騷擾侵略,搞得鄰居們都死煩安南。

    這些年安南邊境頗不平穩(當然也有不少八爺和雲貴總督高其倬的功勞在裡面),以至於這黎氏國王覺得甚至艱難,要沒有他如父如兄的大清廉親王在這裡坐鎮,常做好人,‘勸著’雲貴總督幫他威懾周邊各國,安南只怕要遭受不少戰亂。

    他思來想去,覺得背靠大樹好乘涼,直接投了吧!

    廉親王深諳人心之道,在黎似跟他初次試探著提起此事時,廉親王立刻一口拒絕了——黎似顯然沒拿穩主意呢,要是表現的熱切了,安南只怕還以為自己奇貨可居。

    廉親王只做出大清並不需要安南的態度來。黎似反有些急了,與廉親王道:“安南雖地小潮熱,但產的好米,稻米一年兩熟。”廉親王只道:“大清偌大的南邊土地,多是雙熟田。”

    黎似再找優點:“安南有許多佳果,王爺不是說過,大皇帝頗喜歡安南的芒果等物?”廉親王繼續駁回:“似此等果蔬,雲南兩廣之地也種得。”

    把黎似給弄傻了,再要說安南靠海,方便與外洋來往,卻又想起之前來安南的大清九貝勒說起的廣州等大港口,那安南自是比不上。

    廉親王最後還語重心長對黎似道:“你之前堅持稱我一句老師,跟我學了滿漢兩語,我心裡怎麼會不為你著想。但私下裡個人情分是一回事,國之大事又是一回事,安南於我朝並無多大益處,卻需加派兵丁來為安南鎮四方邊境,實在叫我難向京城皇兄開口。”

    黎似跟著廉親王好幾年了,當真被他忽悠的說一是一說二是二。

    偏巧那陣子鄰國真臘又如草船借箭的東風來的一樣合適,跟安南起了邊境摩擦。

    黎似不得不又求助於廉親王。而這回廉親王卻避而不見,不大想幫他,甚至說出自己準備回京,以後要讓黎似自己拿主意這種話來。

    黎似簡直慌死了,他深覺自己是坐不穩皇位的,廉親王一走,可能自己就會被兄弟們掀翻。

    為此他甚至還跑去找高其倬求情,想讓他幫著勸勸廉親王,甚至幫他上書大清大皇帝,請他收下安南,派兵入駐,他願奉上軍費。

    當時高其倬都呆了:怎麼還有這上趕著賣身加賠錢的好事?

    這就像有人捧著一堆珠寶,來到自家門口,然後道:“求求你們把我這堆破爛收了吧,只要留我吃口飯就行。”

    高其倬‘勉為其難’答應幫黎似說和。

    又經過大半年的拉扯,今年廉親王才吐口答應黎似,願意上書皇上,請求皇上能夠額外加以天恩,在安南設布政使。

    黎似再次將廉親王視作恩人:果然是我黑暗裡的一道光,先是幫一輩子被人輕視的我做了國王,後又肯替我籌謀,庇護於我——若是大清肯在此駐軍,在此設立布政使,那周圍的國家再打過來可就不怕了!

    要讓姜恆說,這黎氏小國王就是那句標準的 “他那時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