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有魚 作品

第42章 突發奇想

    “景明可怪我自作主張?”

    “倘若我說是,小王爺可能改變主意?”

    種蘇與李和原路返回,經過御花園,走在兩旁開滿鮮花的石子路上。

    李和笑起來,揚眉道:“怎地,能得見公主,得公主青睞,多少人夢寐以求,你還不樂意嘞。”

    種蘇無奈的拱拱手,真想說敬謝不敏,但多少有些不禮貌,只得道:“小王爺,就算我不近女色……到底乃男人之身,這樣見公主,真的妥當麼?萬一到時陛下治罪於我,小王爺可能救我?”

    “這點景明放一百二十個心,皇兄不僅不會治罪,反而會很高興。”

    “是麼?”種蘇充滿懷疑。

    “景明有所不知,且聽我慢慢道來。”

    宮中巡視的侍衛見到種蘇與李和,遠遠看一眼,並未上前盤查。

    種蘇那飛鶴宮牌從李妄賜予那刻起,便已登記在冊。如今能持牌於內廷中行走的,不過兩隻手能數的過來的幾人,且大多是內閣重臣,新晉的年輕官員中,唯有種蘇以救駕之功獲此一枚。

    老臣重臣們早對皇宮習以為常,沒有閒情閒心閒逛,此時御花園內只有種蘇與李和二人。

    “如今皇室正統唯有皇兄與嘉寧二人,兩人雖非一母同胞,卻也是有感情的。”李和緩緩開口,說道。

    種蘇頷首,雖在她罰站,抑或進出長鸞殿的這些時日,鮮少見到李妄與李琬這兄妹二人有何親近交集,但僅憑李妄特許李琬養貓一事,便足可對兩人關係窺見一二。

    今日在花園兩人相見,李妄雖未表現的有多溫情,神情卻相比對其他人要稍稍緩和一些。

    李琬對李妄亦看著十分自然。血濃於水,終歸是不同的。

    “但終究差了好幾歲,皇兄又政務繁忙,尤其在皇兄剛登基的那幾年,簡直忙的腳不沾地,自顧不暇,也就更顧不上嘉寧了。嘉寧大多數時候,都是自己一個人。”

    身為公主,自是錦衣玉食,不乏人照顧,但真正的成長路上,卻只有她自己一人。

    種蘇小時候有過幾年父母不在身邊的日子,好在那時還有種瑞相依為命,倘若沒有種瑞,不敢想象那生活。

    沒有父母家人的那種孤寂感,唯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懂得,那是不分貴賤,不□□份的。

    “我偶爾來陪陪嘉寧,但小時候膽子更小,見到皇兄便腿軟,不大敢來。這幾年稍好些,有時間便來找她。不過我一個人,終究說來說去就那些,沒啥意思,所以方叫上你,多些樂趣。”

    李和帶著種蘇挑樹蔭下行走,繼續道:“至於你擔心的皇兄治罪,大可不必。景明也知,嘉寧已有十六。”

    十六,正是花樣年華,大康可婚嫁之齡。

    先帝先後早逝,沒有長者在,或許少了許多掣肘,多了些自由,卻也相應的,無主事之人。畢竟自古姻緣大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自李琬及笄後,朝廷兩大派系莫不蠢蠢欲動,紛紛起了心思。畢竟娶一位公主,還是如今大康王朝唯一的公主,總是有好處的。

    然而不管哪派,都未說動李妄。

    對李琬的婚事,李妄只有一個原則:唯李琬的心意為定。

    倘若李琬心喜悅之,不論家世,不論身份,不論派系,這些問題李妄自會處理,定讓她風光大嫁。相反,倘若李琬不中意,便是天上神仙也不嫁。

    這事自然遭到了許多朝臣反對,便是楊萬頃也略有微詞,一國公主,婚事豈可這般率性而為。

    李妄有著一國之君該有的決斷,某種程度上有些暴戾專/制,但非離經叛道全不講理的暴君,很多時候殺人治罪都有理有據,有證可究,讓人心服口服。然而這事上,李妄卻相當堅持,沒有任何理由與解釋,只沒得商量。

    “我是支持皇兄的。”李和道,“所謂王公貴族,看著多麼顯赫,卻很多時候常身不由己。不知多少夫妻乃政治聯姻,一生都是權利的犧牲者。皇兄在這點上給予嘉寧最大的自由,嘉寧是幸運的。”

    的確幸運。

    種蘇在市井長大,莫說王族世家,就是普通百姓,亦多少姻親乃身不由己,各種權衡利弊。

    所幸這幾年大康國力慢慢恢復,百姓生活漸好,女子地位也隨之漸漸有所提高,在婚事與命運上有了相對多些的選擇。

    李和沒有明說,只用政治聯姻幾字一筆帶過,種蘇卻不免想到,這是否是李妄堅持的根本原因。

    李妄之雙親,即先帝先後,便是典型的政治聯姻。

    先後乃王家之女,嫁與先帝后,先帝雖有其他後宮嬪妃,卻再無其他子嗣,直到幾年後李琬之母意外生下她與二皇子,自始至終天子儲君唯有先後所生的李妄。

    然而李妄的繼位之路卻非一帆風順。

    在李妄十二歲那年,突發變故。

    據傳,太子十二歲生辰宮宴上,先帝不知何故勃然大怒,竟要廢太子,盛怒之下仿若失智,竟要舉劍格殺,王氏一族為保太子,只得與先帝對抗,在這場變故中,王氏家族元氣大傷,而先帝中箭,後傷重不治身亡。

    未過多久,先後亦鬱鬱而終。

    這場變故被稱為宮宴政變,民間眾說紛紜。

    有人說李妄即將十三歲,大康男子十五可成親,事實上十三歲便可定親,可科舉,意味著成人,王家身為大康立國以來的四大士族之首,又乃國戚,野心勃勃,迫切想要攬權,意圖逼迫先帝禪位,提前扶持太子上位。

    亦有人說,先帝早有扳倒王家,肅清士族之心,宮宴政變實乃早蓄意謀之,不過王家亦有準備,先帝最終失算落敗而已。

    還有一說,此政變其實是太子所為,挑起先帝與王家爭端,太子李妄坐收漁翁之利,得以提前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