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硯 作品

第44章 香

    距診出喜脈,不過三日。

    江音晚微詫地看著他取出一封摺子,是禮部和司天臺商議後擬出的名,那端正的小楷密密列開,說“幾個”真是太含蓄。其中七八個又用硃筆圈出,男女名皆有。

    她斜撐起身,雪頰上有枕出的淺淺紅痕。裴策放下紈扇,輕輕為她揉了揉。

    江音晚卻只掃了一眼那摺子,又伏回了瓷枕上,嗓音悶悶地傳出來:“還早著呢,陛下過於心急了。”

    裴策的性子似乎溫和了許多,聞言不以為忤,只是輕輕笑了一下:“晚晚說的是,日子還長,該慎重些慢慢考慮。”

    江音晚沒有接話,涼潤的枕上,有一點溼意滲開。

    方才一眼看去,恰是硃筆圈出的一個“嬋”字,一時錯眼,竟看成了“蟬”,心中陡然打了個突。

    夏蟬不可語冰,因蟬活不過一個夏季,似是冥冥中的預示。

    裴策已重新執起紈扇,為她細細扇著。

    他這樣重視這一胎,甚至提出要立江音晚為後。診出喜脈的當日便欲頒旨大赦天下,聽李穆說三個月內不宜宣揚,否則驚動胎神,才決定待三月後胎像穩固再頒旨。

    可惜這個孩子,註定如夏蟬,等不到秋的到來。

    因江音晚本就體弱,加之心神不振,這一胎懷相不穩。她被拘在紫宸殿內養胎,一步不得出。

    唯一的走動,便是有一日稱昨夜夢見了先父,想要去佛堂,抄一卷經文,既是哀悼,亦是為孩子祈福。

    裴策不許她勞累,然而也不得不顧念她的孝心。最後江音晚提出分七日抄寫,每日只在佛堂半個時辰,稍累了便會歇息,他才勉強答允。

    七日過去,恰是七月初三,先帝懿仁皇后、也即裴策生母的忌辰,江音晚又順勢在佛堂多留了三日。

    便是那十日的半個時辰,佛堂的檀香裡,混入了輕量的麝香,積累滲透。

    她不能留這個孩子。

    定北侯府冤案,極可能是裴策一手炮製。父親病故於流放途中,大伯被斬於戰場。若非為留人質引失蹤的兄長現身,大伯母和兩位堂姐也早該被問斬。

    滿門興衰,至親性命,在兩人間劃開鮮血淋漓的鴻溝。

    縱她再不願相信,然而一切證據都指向他,她無法說服自己視而不見。更再無勇氣和力氣,去逾越兩人間的天塹,每靠近一寸,都是剝心噬骨的慘痛。

    經文字字慈悲,她卻要做最狠心的母親。簪花小楷雋秀,每一筆都是她的懺悔。

    墨如泣血,向亡父悔,對幼子愧。她為人女不孝,為人母不慈。若有機會做裴策的妻,亦無資格稱一個合格的妻子。不過她知道,自己不會有這個機會了。

    太液池的荷花開至極盛而轉衰,雨欺殘荷,是不可逆轉。江音晚的胎像愈發不穩,裴策再不許她走動,每日只臥床靜養,太醫署幾乎圍著她轉,名貴藥材如流水耗下去,然而這一胎終究是保不住。

    江音晚於建興元年的七月底小產。

    她在裴策的懷裡,平生唯一一次那樣失態地嚎啕,椎心泣血,眼淚將明黃綾袍浸得溼透。

    裴策久久攬著她的肩背,靜默如寒山。最後,他低緩道:“晚晚莫哭了,休養身體要緊,我們還會有孩子的。”

    可她從未聽過裴策這般語調,沉痛脆弱。話到末了,竟有一點冰涼滴落在她的額頭。

    她卻沒有勇氣抬頭望去一眼。

    然而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禁宮內尤是。

    她做的拙劣手腳,縱因體質本就虛弱之故,一時未讓把脈的太醫起疑,裴策亦關心則亂未能察覺。事後細細追查下去,又能瞞過多久?

    夏末秋初的最後一場雷雨,紫電劃破長夜,撕扯開一切沉晦,映上裴策皙冷側顏。

    窗外瀟雨如瀑。他俊容平靜到了極點,漫然將一個紫檀嵌螺鈿的小小攢盒擲到江音晚面前。

    一字一字,緩緩吐出:“晚晚,告訴朕,此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