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雨 作品

第266章 龍蠶

    他購買的高溫爐,能提供2500度高溫,想來應該夠了吧?

    選定商品之後,他填的送貨地址是蘇州秋丞園。

    陸丞準備去蘇州一趟,接下來要做幾件事。

    首先,要找人處理蠶種和桑樹種子。蘇州是很適合養蠶的地方。

    其次,要去蘇州毛皮工藝品廠,將一部分成品取回來。

    再者,他得到工藝師陳衡的留言,說那塊龍皮鞣製好了,然而卻沒辦法剪開!他得去切開龍皮,看看能否製成寶衣。

    他心裡想:“既然剪不開龍皮,那麼用普通的縫紉機能扎透嗎?萬一針扎不透,咋縫製衣服?”

    夜色深沉,他放下手機,閉目冥想“春暉寸草”。

    “嫩綠柔香遠更濃,春來無處不茸茸。六朝舊恨斜陽裡,南浦新愁細雨中。”

    春天來了,到處是一片蔥蘢的綠色,柔嫩的芳草,散發出陣陣清香,極目眺望,只見越往遠處,草色越是濃密。想起六朝舊恨,南浦送別的場景。再回到眼前的景物,在迷離的草色中。

    他發現這種冥想的方式,不單能增強神魂,讓識劍變得越來越長,而且能促進巫法樹和武道樹的成長。

    冥想了兩個小時,他悄悄起身,走到院子裡,放出一尺兩寸長的識劍,練了一套“青龍劍訣”。

    他能控制識劍,在周圍丈許範圍內飛來飛去,再遠就不行了。

    識劍雖然只是神識,外表看著像是一道白光,然而它形如實質,還很鋒利,能切開手腕粗的樹枝。

    陸丞試著切小石頭,5毫米粗的鐵絲,都能切開;然而切大石頭還不行,切一釐米粗的細鐵條也做不到。

    他心裡明白:“我的功力還很淺,識劍能殺普通人,卻未必殺得了修士,我還要繼續修煉。隨著修為的提升,識劍會越來越強。”

    等到天亮,吃完早餐後,陸丞跟蔣秋芸說起蠶種和桑樹的種子。

    蔣秋芸道:“你等等,我在小說評論區發個帖子,問有沒有精通農桑的書友。”

    她的粉絲已經有上千萬,這些人幹啥的都有。

    發完帖子,她便收拾行李,跟陸丞坐高鐵前往蘇州。

    不一會兒的功夫,她便收到幾個通曉農桑書友的聯繫方式,她加了一位書友的微信,坐在火車上,跟對方語音聊天。

    很快的,她便了解到,國內原本有三大養蠶基地,分別是太湖流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

    太湖流域是我國最大的桑蠶基地。這裡桑蠶生產業發達,絲織工業久負盛名。南京的雲錦、蘇州的刺繡、杭州的織綿、湖州的湖綢等皆馳名中外。

    四川盆地是我國第二大桑蠶基地,主要分佈在嘉陵江流域和涪江中下游一帶。在全國久享盛譽的蜀錦、巴緞就出在這裡。

    珠江三角洲桑蠶基地主要以gd省的順德、南海、中山等縣為主。fs市生產的香雲紗、黑膠綢和廣州的廣繡都聞名遐還。

    直到1990年,江蘇、浙江兩省的蠶繭產量仍佔據全國半壁江山。後來,我國實施了“東桑西移”計劃,也就是把蠶桑養殖的主產基地向內地西部省區轉移。

    再後來,業界有句順口熘:世界蠶業看中國,中國蠶業看廣西,廣西蠶業看桂林。據說,廣西蠶繭產量現已穩佔全國總量的五成。

    蔣秋芸轉頭問陸丞:“你說要不要去桂林建桑蠶實驗室?”

    陸丞道:“這種蠶可能對靈氣的要求比較高。我看還是留在太湖流域吧。而且,秋丞園有兩株靈桑樹,可以先孵化兩粒蠶種養著看。”

    “你說就養兩隻蠶?”

    “這種蠶跟手臂一樣粗,我擔心它變成飛蛾之後,或許會傷及人類,所以剛開始不能養太多。”

    “既然如此,那更不能交給普通人養,必須請專業團隊來研究,每一步都要記錄下來。”

    “沒錯,穩妥起見,還是找一家現有的研究所合作為好。”

    蔣秋芸那些粉絲中,就有一位“吳中桑蠶研究所”的副研究員,名叫“李珊”,蘇州農學院博士畢業,專門研究蠶的基因突變。

    蔣秋芸加了她的微信,請她來秋丞園做客,說有要事相商,準備送她一套親筆簽名的《雲起一天山》。

    李珊欣然答應,說她恰好今天休假,下午三點就能過來。

    高鐵速度很快,還不到下午一點,蔣秋芸和陸丞便到了秋丞園。

    這是3月8日,早春時節,泉城還有些冷,蘇州則鮮花盛開。

    秋丞園裡栽了很多花樹,有專門的園藝師照顧,花團錦簇,滿園春色,泉水叮冬,韶光淑氣,還有管家柳青城負責搭理,雖然主人不來光顧,但是鮮花依舊迎春風。

    蔣秋芸很喜歡這裡,笑道:“應該早些來的!我這兩天忙著寫小說,把這事而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