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雨 作品

第206章 半靈玉

    陸丞走出玉器廠,驅車前往石蠟村。

    石蠟村乃是個小山村,總共住了十幾戶人家。

    石蠟村的北邊有一個山谷,乃是岱山玉的礦坑所在地。

    陸丞將車停在較遠的地方,走到山上查看氣機和地脈。

    他在這附近走走停停,查看了許久,發現這兒只是岱山的一條支脈。岱山的主脈籠罩著一層浩瀚的清氣,而這條側枝只帶著一抹濃郁的青氣。

    他激活了隱身符,悄悄潛入礦坑裡查看。

    然而結果差強人意,兩條礦坑都沒有靈氣,只有一條礦坑有較弱的氣機,帶有靈氣的玉石並不多,他一直走到坑底,才找到一片很小的區域,有一條尺許粗的礦帶,挖出來的玉石中,有很少一部分,不到百分之一,屬於“半靈玉”。

    此時礦坑裡還有工人在工作,陸丞隱身撿了一塊二十公斤的岱山玉,便悄然離開了。

    他知道這幾道礦坑都屬於一家採玉公司,而這家公司為了拿到採礦權曾經出了高價,每年5億元可不是小數字。

    因此之故,陸丞並不想橫叉一杆子,將那少量的半靈玉佔為己有。

    他真正想幹的,乃是找到岱山的主靈脈,然後挖個深坑,將和田玉和翡翠埋進去,從而得到真正意義上的“靈玉”。

    隨後幾天,陸丞圍著岱山四處轉悠,站在山崗上定睛觀瞧。

    岱山不是一座孤零零的饅頭山,而是一片碩大的山脈,雄起於華北平原之東,凌駕於齊魯平原之上,東臨大海,西靠黃河,南有汶、泗、淮之水,東西長約200千米,南北寬約50千米,主脈,支脈,餘脈涉及周邊十餘縣,盤臥面積達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頂海拔1532.7米。

    陸丞找了好幾天,最後找到一個地方,那兒距離岱山主脈最近,望之有沖天的清氣。

    桃花峪,位於岱宗坊西北約12.5公里、岱山西麓泮河上源,上段名為桃花源,因古時谷內遍植桃樹得名,丹英飾澗,紛飛如雨,幽奧清綺,故又名紅雨川或紅甫川。下端名為桃花峪,峪內林深澗曲,豁達空曠,奇峰壘列,怪崖聳峙,前後逶迤伸展10多公里。在明末清初學者蕭協中所著《岱宗小史》中,有“山徑僻窈,峪多桃花”的記載。元代道士張志純的詩作:“流水來天洞,人間一脈通。桃源知不遠,流出落花紅”,更是對桃花峪的美妙風光極盡讚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