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 作品

第241章 施耳羅本進京取材




    羅本面色蒼白,半晌說不出話來。



    他當然不想逼迫幼主做什麼,只是無法接受幼主認仇人做父、做老師。



    施耳沒有替弟子說話。他也認為弟子鑽了牛角尖。



    主公和主母既然留下了這一雙孩子,自然希望孩子未來能夠過得幸福,希望血脈能夠一直延續。



    若逼迫幼主為主公、主母報仇,是與主公主母的願望背道而馳。



    何況,朱元璋和朱標,又真的與主公主母有仇嗎?



    逐鹿天下,能者居之。



    “能與我說說當年主公和主母之事嗎?”施耳問道,“你應該知道主公主母自盡前後詳細的事。”



    劉基點頭,說了張士誠與朱標交談多日,將沿海販鹽其中門道細細告訴朱標,把自己“帶領鹽民過上好日子”這未盡的願望與妻兒一起託付給朱標。



    他又說了劉氏裝作投靠張士德,用匕首刺死了張士德,然後同樣請求皇上,讓一雙幼兒拜在朱標門下後,決然地為張士誠殉情。



    “張家二子本來是託付給張士誠舊部,但二子只親近鄂國公,見不到鄂國公就哭。這可能與鄂國公曾救過他們一次有關。”劉基道,“你當鄂國公想多兩個燙手山芋義子嗎?”



    “結果朱標是太子,鄂國公還是太子岳家。”施耳嘆息道,“真巧。”



    劉基所說的事,和朱元璋公佈的事相同。



    民間陰謀論者並不相信,認為朱元璋在粉飾,張士誠夫妻倆是朱元璋殺的。



    但劉基沒必要騙他,所以這事是真的。



    他的主公,在死之前恢復成了他所忠於的英雄。施耳唏噓不已。



    “貫中,你也別執迷不悟了。”施耳勸說道,“無論如何,讓主公的血脈延續下去,才至關重要。”



    羅本拱手,懨懨道:“弟子知道。弟子知道,所以才不會去見幼主。”



    他只是過不去自己心裡這條坎,但從未想過給幼主帶去麻煩。



    施耳其實很希望羅本能回到幼主身邊,再盡主臣之誼。這樣,幼主身邊有信任的人,羅本也能從心障中走出。



    只是羅本不願意,他也沒法勉強。



    至於他自己,確實是老了,老得沒辦法再幫助幼主。



    師徒二人之後便是長久的沉默。



    劉基也沒有說話,讓施耳和羅本好好緬懷他們的主公。



    施耳看向車窗外。



    南京城如傳聞中那樣繁華,已經超過了曾經最繁華的蘇杭二州,頗具大明京城的氣派。



    他待在蘇州城中。蘇州城變化不大,只是百姓臉上笑容比主公還在時多一些。



    等到了南京,他才有了改朝換代的實感。



    他的主公敗了。元朝早就滅了。現在是大明的天下,是洪武皇帝的天下。



    熱鬧的街景從施耳眼前閃過。正心情黯然的他,突然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一晃而過。



    施耳連忙把腦袋探出車窗。



    劉基怕施耳摔下去,扶住施耳道:“怎麼了?”



    施耳皺眉:“看到一個熟人。可能是眼花。”



    劉基看到施耳憎惡的神情,立刻道:“停車。調頭。”



    施耳看向劉基。



    劉基道:“能讓你露出這樣表情的人,肯定是張士誠曾經的寵臣。”



    施耳哂笑了一聲,咬牙切齒道:“確實是寵臣。”



    羅本雙手捏緊,立刻把腦袋伸出了車窗。



    可馬車回到了施耳看到疑似熟人的地點時,已經不見人影。



    施耳道:“可能真的是我看錯了。”



    劉基道;“你把人像畫下來,我找人去查。”



    施耳搖頭:“不用。查到了又如何?我還能去揍他一頓不成?現在已經是大明瞭,他是大明的百姓,什麼罪都沒犯,你還能為我以勢壓人?”



    劉基嘆了口氣。他攙扶著施耳回到馬車上。



    施耳與羅本的心情比剛才又低落了許多。



    劉基即使與施耳關係不好,也不由生出幾分憐惜。



    ……



    “二月的會試因兩廣大案推遲,現在案子查得差不多,也該重新考試了。”朱標一邊替打著哈欠的朱元璋束好頭髮,一邊道,“考生們已經在京中待了近兩月,若不是我給他們發了些補貼,他們可能連回鄉的路費都沒有了。”



    會試本來是在二月底開始。但朝中從正月起就忙著處理兩廣大案,哪有空會試?



    朱元璋本想罷一年會試。諸公上奏,這次兩廣大案後,朝中恐怕又有許多官位空缺,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查案頂多幾月,不如延遲。



    朱標也同意。他以朱元璋的名義,給學子們提供食宿補貼,並安排學子們進官學補習。



    趕考的學子都是舉人,就算考不上進士,也能補知縣等地方官。他們遲早要進官學學習一些官員執政所需的實用知識。現在就算提前補習了。



    至於科舉要考的四書五經,官學也會教。他們身為舉人,應該也有自學的能力。再者,國子監也為他們開放。他們可以去國子監聽課。



    大明建國之後為了迅速收攏人才,科舉連試三年。之後洪武五年又試一次,並頒佈了科舉規章制度,科舉依循前代,固定為三年一試。



    今年正好是洪武八年。積攢了三年的考生,自然比之前多,有近三千名。



    朱標以他爹的名義慷慨解囊,考生們無不對洪武皇帝感激涕零。



    朱元璋正在大殺特殺的時候,考生們都在對他歌功頌德,讓許多朝臣的表情都很扭曲。



    不過朱標要養著三千考生壓力也挺大,現在朝中官員陸陸續續放了出來,該補上的也補上了,是時候會考,把白吃白喝的考生們趕回家了。



    “你不是挺喜歡這群會去印刷廠幫你免費校對報刊書籍的考生,說省了一大筆錢?”朱元璋拆穿道,“怎麼現在又嫌棄他們白吃白喝了?”



    朱標正色道:“我可沒想起他們白吃白喝,是爹你說的!”



    朱元璋感嘆道:“你的臉皮越來越像你爹我了,標兒長大了啊。”



    朱標差點把朱元璋的頭髮扯斷。這可不是什麼好話。



    “爹你就說開不開會試吧!”朱標把朱元璋在書房午睡睡亂的頭髮束好。



    “開,讓禮部準備準備,五月會試。”朱元璋道,“再讓你的弟弟們去六部幫襯幫襯,六部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