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 作品

第206章 最純粹的儒家理想




    朱元璋讀的這種私塾,就是秉承“有教無類”的家中有錢有閒的文人開的。他們只需要收很少的束脩——比如幾條臘肉、一隻雞,就願意孩子入學。就算送不起束脩,那些孩子也能在私塾外旁聽,先生們不會將其趕走,只是不為其解答問題而已。



    所以華夏的封建王朝中,雖然因為經濟問題,能讀書的人可能只有十之一二甚至更少,但從社會規則上,百姓誰都有讀書識字的權力。



    哪怕他們沒有科舉的權力,也有讀書識字的權力,不會因為讀書識字而被人責打砍頭。



    儒家有千萬不好,光是“有教無類”對華夏文明的影響,就值得後人仍舊對其抱有幾分尊重。



    朱標侃侃而談,說著自己如何在公學中普及自然科學,特別是將民間常用的騙術和神蹟編入課本,教導給學子們的計劃。



    朱標這個後世的靈魂可不管這些學生們能不能接受那麼多知識,無論是識字算數還是基礎自然科學,還是政治經濟地理歷史,以及這個時代讀書人必讀的四書五經,他要一股腦地塞進公學的教學大綱中。



    公學會用最簡潔的白話文告訴這些學生們知識,讓學生們不求甚解,但求瞭解。等給他們奠定了基礎的知識體系之後,再讓他們選擇自己的未來。



    比如進一步鑽研四書五經,詩詞歌賦,成為一個正統文人考科舉。



    “我的計劃是接下來五年,要培養出第一批公學學生,並將公學教材推廣到私學。在這五年間,逐步更改官吏考核制度。先從普通小吏開始,從公學選人,將小吏納入官府官吏體系,不再由地方官私人僱傭。”



    “皇商招工的時候,也會設置公學學歷要求,然後進行筆試面試。我想其他豪商一定會學習皇商的招工制度。”



    “還有啊還有啊……”



    朱升和季仁壽剛得知朱標和南孔對上,但因為擔心他們倆是大儒,立場上不好得罪孔家,所以瞞著他們。



    他們立刻讓家僕驅車來官衙,要來為朱標撐場子。



    等他們到達的時候,朱標正在手舞足蹈描述自己的“五年教育計劃”,暢想著百姓們都會識字算數,有最基本的科學修養,不會被騙術和神蹟矇蔽的美好未來。



    不知道為何,兩位大儒的眼眶有些溼潤。



    許多儒士找到他們,委婉向他們抱怨,北直隸知省朱標似乎不是一個正統的儒生,該不會是什麼雜家法家“餘孽”吧。他們希望朱升和季仁壽能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向皇帝推舉厲害的儒生,讓儒教重新掌控朝堂。



    但朱升和季仁壽卻認為,標兒是他們見到的最純粹的“儒士”。



    無論是井田制,還是推行公學,亦或是將孔聖人與孔家分割,標兒所做的事,都是聖賢書中已經說膩了的儒家最初、最純粹的理想。



    甚至標兒所暢享的政治主張,君主不由血統確定,而是有賢能居之。君主到了一定年齡,就和官員一樣“致仕”,讓位給下一個有能力的人。



    這不就是儒家聖人們最期盼的“禪讓制”嗎?



    雖然細微處有區別,但這本質就是一樣啊。這是將聖人們心目中的“禪讓制”現實化、具體化的制度,是儒家暢享的國家最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