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同 作品

第五百零七章 啥,買土竟掏三十萬兩銀子?

    此時此刻,一眾格物院學生全都懵逼了。

    嫁接?

    嫁什麼接?

    大宗師的嘴裡,為何常常冒出稀奇古怪之詞啊?

    轉念一想,有人頓覺疑惑之餘,忍不住看向了朱壽,拱手問道:“敢問大宗師,何為嫁接?”

    “難道……”

    “倘若要這天下莊稼增產,也要如人之男女一般,行婚配嫁娶之事?”

    朱壽搖了搖頭,說道:“不不不!”

    “本少爺說的嫁接,顧名思義,乃是把一個莊稼的枝、芽,接到另一個莊稼的莖、根上,以此取長補短!”

    “倘若成功,便可拔高莊稼之抗旱耐寒之性!”

    “諸位想一想,一個莊稼,在遼東苦寒之地不可活,而嫁接之後,卻可在遼東長勢喜人而高產!”

    “而到了大旱之年,莊稼縱是缺水,也不至於全都枯死,可產量一二……”

    “長此以往,那我大明之糧倉,豈不是年年倉廩而實?”

    說罷,心裡止不住湧起一個念頭。

    嫁接、嫁接!

    早在北魏的《齊民要術》之中,就記載了嫁接之技藝!

    可惜,出於獨尊儒術之下,也不過是記載而已!

    那時的天下,乃是壟斷天下讀書之門閥並起,門閥看重的是四書五經,壓根看不上農書,甚至對此嗤之以鼻!

    所謂的農道研究,點到即止罷了!

    而老百姓呢?

    就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在地裡刨食,可奈何他們大字不識幾個,縱是發現嫁接之術,也難有深入之啟發、思考!

    出於無銀無勢無權,就更不可能發動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把嫁接技術鑽研通透、流傳於後世了!

    這,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弊端!

    眼下,這幫格物院學生就大不相同了!

    他們都是讀書人,又有善於種地的農人為輔,大可一心去鑽研嫁接之術,可謂是要人有人,要銀子有銀子,無外物而縈懷!

    北魏亂世尚有齊民要術,難道大明盛世,出不來幾個農道大家?

    此時,一眾格物院學生聽完之後,頓時

    面色大喜過望地道:“取長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