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使用水濺躍 作品

第九十五章 夜叉公主,朝中亂局(求訂閱)

此人叫杜如春,傳言他便是在中階時做出了一道可以讓人晉升高階的食道聖品菜餚,吃下後才晉升高階的。

杜如春用七件神兵廚具做出來的菜餚,可稱得上食道聖品,那些菜不僅美味絕倫,能夠發出蓬勃的靈光,還能賦予使用者各種法術祝福。

食道聖品的滋味,杜太傅只要吃過一次,就永遠不會忘掉的。”

“杜如春的大名,我在碧波海也是有所耳聞的,若是有這樣的機會,路教主一定要記得帶上我。”

所謂物以類聚,兩人在臭味相投之下,一邊對著桌上的各種瓜果大快朵頤,一邊品評起瓜果的滋味優劣。

兩人說話的聲音並不小,但殿中文武卻無人上前阻止,一來是他們二人既然沒有摻和進立儲大事,在紫辰殿內吃瓜這種小事,就沒必要抓著不放了。

二來也是因為路勝道實力強大,群臣們不想主動招惹是非,萬一他們斥責太傅、太保當朝吃瓜後,這二人反對自己支持的皇子繼位,那麻煩可就大了。

三公中有兩人在吃瓜,念慈婆婆則如同凋像般端坐,只有大臣們和謝宛清在不停的對皇位歸屬發表意見。

杜康一邊聽著群臣的爭論,一邊與餘風相互傳音溝通,結合官員們各自的發言,一點點了解到了他們的背景與立場,朝廷的大致格局開始在杜康腦海中慢慢成型。

在聽政中,杜康還發現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一些官員說的話,明顯不符合自身所屬派系的利益,甚至有的會公然攻擊自身派系支持的皇子。

餘風講述的那些簡單外在標籤,只是他所知曉的信息而已,對這些高階修士來說,更多的複雜關係網絡實則隱藏在暗處,甚至只存在於他們自己的心裡。

大臣翻起臉來比送客出門後的婊子都要快,可能上一刻剛剛說了支持某皇子的言行,下一刻又轉而支持另一位皇子。

只聽官員口中說出的鬼話,很難了解到他們真正的立場。

“大臣們關心的從來都只有自己,除了少數的堅定派之外,在場的大多數人都向多位皇子承諾過,要肝腦塗地的支持某位皇子登基稱帝。

那些皇子們同樣也承諾過,在登基之後要以厚利回報自己的忠誠者。

可就像皇帝有權力選擇是否履行諾言的一樣,在新的皇帝登基之前,臣子們的選擇權也掌握在他們自己手裡,每個人的立場,都是有可能在形勢中很快轉變的。”

這是餘風對杜康說的原話。

總的來說,別看這紫辰殿內只有區區三十多個人,他們背後代表的是整個大梁天下的地方勢力,這其中的複雜關係,無論怎麼看都像一團永遠也理不清的亂麻。

朝堂上的事,真真假假看不清楚,在場多的是善於因勢利導,將自身目的,隱藏在大多數人訴求中的老奸巨猾之輩。

這個國家有皇帝的時候還好,能壓得住場子,當沒有皇帝的時候,朝堂彷彿變成了一個平衡各方勢力,讓他們只吵架而不是直接動武的談判場所。

杜康只聽了一會兒,就知道想要擺平大臣是件很麻煩的事情。

關鍵是這些大臣的實力普遍不弱,又不好直接動用武力,姬玄凰能否成功上位,就要看謝宛清這個五蘊天魔的手段了。

但在真正合縱連橫搞定朝堂之前,謝宛清必然需要借用三公的力量,因為只有在力量佔據優勢時,所有的權力和手段才有施展的空間。

之前一直與謝宛清爭論的大司馬,此時正情緒激昂,對著大臣們康慨激昂的說道。

“太皇太后既然執意要立玄凰公主為帝,我範海義身為大梁大司馬,今日有三問想請太皇太后解答。

其一,我人族諸國中雖然偶有女帝臨朝之事,但我大梁卻從沒有女子稱帝的先例,太皇太后一心立玄凰公主為儲,是為何故?

其二,數遍人族諸朝皇族,在先皇擁有子嗣,且在皇位正常更替時,從來都只會傳位給先皇的孩子,哪有兄終妹及的道理?

其三,現在殺死二皇子的兇手還未查明,太皇太后便急立玄凰公主為儲,其中是否另有隱情?

臣認為如此急操極為不妥,應先找出兇手之後,再商討立儲之事,以免有人懷疑太皇太后為扶自己女兒上位,向二皇子施以毒手,以此來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也許是看出杜康已經對朝堂形式有了一定了解,面對大司馬的發難,謝宛清終於不再駁斥,而是對站立在文官最前列的安忠邦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