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老狗 作品

795.柏林,柏林!

 
他現在不缺導演的個人榮譽。

 
但如果能拿到最佳影片,那麼含金量肯定會往前跨一大步。

 
可許鑫在聽到這話後,卻依舊搖了搖頭:

 
“如果可以,我想去柏林。前提是時間來得及的話!”

 
“……”

 
齊雷的眉頭這下皺了起來。

 
“去柏林?”

 
“對。”

 
“原因呢?”

 
“原因就是……”

 
想了想,許鑫說道:

 
“你留意了沒,今年的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是哪部?”

 
齊雷幾乎沒什麼思考,便直接回答道:

 
“伊朗導演阿斯哈·法哈蒂的《納德與西敏:一次別離》。”

 
“嗯,影帝影后呢?”

 
“還是這部電影的幾個主演……呃……”

 
忽然,他似乎明白了什麼,眼睛猛然瞪大:

 
“你的意思是……”

 
“嘖。”

 
許鑫忽然發出了一聲感嘆。

 
“齊哥,你真的應該來現場看看。如果你來現場,你就會知道我為什麼想去柏林了。你知道這幾個人在一起碰撞出來的火花有多強麼?……簡直是爆炸!大爆炸的那種!這片子咱們一開始是按照8月份開拍,12月份差不多結束的計劃。結果……一場颱風下來,所有雨天的戲就都拍完了。幾乎沒有ng,沒有笑場……這些人只要在一起,就跟火星撞地球那樣。嘭嘭嘭!”

 
他的嘴裡發出了誇張的擬聲詞。

 
表達著自己對於這部電影演員的鐘愛。

 
“和戛納的老古板不同,柏林沒有所謂的“一獎一得”的限制。他們的態度更包容,真的……比如說,我這部電影拿到絲綢之路上來選。在影帝名單上,段毅宏、辛小豐、楊自道這仨人,我真的一個都放棄不了。

 
所以……我想去柏林。一方面是因為這些主演,另一方面……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二選一的問題……在威尼斯我不是已經拿過一個了麼。這次,我想去柏林試試,如果能拿到,那麼下次,我就會去戛納。”

 
說出這話時,明明平時甚少真正表露出自己內心情緒的許鑫,眉宇之間也忍不住漂浮起了一抹嚮往的神色。

 
“目前……包括老頭在內,還沒有人集齊三大備身的導演榮譽,對吧?無論是老頭,李桉,還是王佳衛、候孝閒他們,都沒有。我想試試。”

 
一句簡簡單單的“我想試試”,徹徹底底的暴露了他的野心。

 
其實他說的並沒有錯。

 
華語……或者說亞洲影壇內,為首的中、日、韓三國裡面,各自在歐洲三大有所斬獲的電影導演並不少。

 
但唯獨,目前還沒有一名導演,能夠同時獲得威尼斯、柏林、戛納三個電影節的榮譽。

 
而目前來看,最有希望拿到這個獎項的人,是老頭和韓國導演金基德。

 
老頭呢,靠著《我的父親母親》,拿到了銀熊。《大紅燈籠高高掛》,拿到了銀獅。而戛納方面,雖然按照含金量而言,評審團大獎比最佳導演要高,但他確實沒靠著《活著》拿到最佳導演。

 
至於金基德……04年的時候,他以兩部電影,一部《空房間》,一部《撒瑪利亞女孩》,分別獲得了柏林、威尼斯兩座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盃。

 
最佳導演確實並非是整個電影節的最高榮譽。

 
但就導演而言,它卻是最高榮譽。

 
可惜,目前戛納的最佳導演,目前還沒有一人獲得。

 
許鑫想試試……或者說,當成一個個人榮譽成就的追逐目標。

 
但他也並非是很功利的,拍個電影就是衝著個人榮譽去的。

 
最佳影片,他也想試試。

 
反正這種榮譽每年就一次,屬於“幸福三選一”。

 
無論是最佳影片,還是最佳導演,作為個人榮譽的目標,他不認為自己去追逐有什麼錯誤。

 
這下,齊雷終於感受到了他的野心。

 
一方面是意外,可另一方面又不意外。

 
意外的是,他對於《烈日灼心》的信心竟然如此之足。

 
當然了,這種信心並不是盲目。

 
就跟父母養的孩子那樣。或許在別人眼中,這孩子不咋地。但在父母眼中,自家的孩子就是最優秀的。

 
既然是“最優秀”,那一些榮譽肯定想爭取一下。

 
人之常情。

 
而不意外的地方則在於……他終於多多少少在許鑫身上,找到了屬於年輕人的“傲氣”。

 
那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傲氣。

 
嘖……

 
後生可畏啊。

 
他一邊感慨,一邊開始順著許鑫的思路往下捋。

 
金熊……似乎沒啥問題。

 
不過……

 
他似乎想到了什麼,趕緊起身回到了辦公桌前,在抽屜裡翻找了一下,拿到了一份資料。

 
“金熊獎是每年的2月份。2月8號左右開始……而它的徵片時間……”

 
忽然,齊雷臉色一沉……

 
“怎麼了?”

 
許鑫納悶的問道。

 
“9月1號開始,截止時間是……1月5號。”

 
“……”

 
許鑫愣了愣,問道:

 
“然後呢?”

 
“……然後呢?這隻有不到三個月了啊。”

 
齊雷有些無語。

 
今天是10月10號。

 
滿打滿算,也就只有不到90天的時間。

 
雖然乍一看,時間很寬裕,但實際上對於一部剛剛拍完的電影而言,根本不夠。

 
別的不提,光是粗剪,得至少一星期到10天。

 
而粗剪出來了故事脈絡後,開始進行精剪。

 
精剪階段,至少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這裡或許很多人會有疑惑,為什麼精剪會如此之慢。可實際情況就是,它就是這麼慢。

 
在這期間,導演要跟剪輯師反覆溝通、拉扯。

 
什麼畫面能要,什麼畫面不能要。

 
要的畫面從多少秒到多少秒保留,中間去掉多少幀,或者是用什麼樣的剪輯手法之類的。

 
不僅僅是按照導演的想法來,而是按照導演的想法來一遍後,讓導演自己來看。如果他覺得哪裡不合適,那麼就要再次更改,直到最終達到自己滿意的結果。

 
而這還是相對比較好剪輯的片子。

 
可許鑫在這部影片裡,添加了許多諸如蒙太奇這種剪輯手法予以配合的技法。

 
技法的繁複,註定剪輯方面要花更多的時間。

 
一個月是最理想的程度。

 
而一個月之後呢?

 
很簡單,該進入到製作階段了。

 
拍攝的畫面是否需要調整畫面色彩,濾鏡。

 
Cg特效技術製作是否達到導演的要求?

 
導演是否要閒出屁的在剪片子的時候把一朵雪花剪輯到別人的睫毛上……

 
如果這些都能“傳奇”一般的一次通過,不需要調整任何的話,那麼就開始進入到配音、擬音階段。

 
約演員檔期來把某些片段配音、修改,讓擬音師來模擬一些需要的音效。

 
並且還要同步與配樂進行。

 
配樂這東西,可不是隨隨便便找某些東西來拼湊的。

 
它需要配樂師的靈感,同時這份靈感付諸於影片之中後,還要送到導演那,看是否能符合……

 
當然了,講道理,這一切都可以“糊弄”。

 
不用精益求精,大面上過得去就可以直接通過。

 
但問題是……許鑫會同意麼?

 
會同意靠這種“糊弄”搞砸一部自己目前而言,自認為最傑出的作品?

 
想都別想。

 
所以,這部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