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老狗 作品

168.《SECRET》,XUXIN

    “《藍莓之夜》是王佳衛的片子,但更是法國的片子,和咱們沒關係”

    “有大老知道王佳衛這片子要獲獎的話,獎項算不算咱們國家的啊?出來解釋下”

    “侯孝閒的《紅氣球》會入圍嗎?”

    “姜紋到底送審通過了沒啊?急死我了。”

    “法國人的工作效率也太慢了”

    一條條主題帖子後面,都是一個焦急的網民在等待。

    沒辦法,年年都這樣。

    就如同張一謀所說那樣,在第五代導演的思潮熱議逐漸退卻後,當初驚豔世界的天朝深度也逐漸走入了末路。

    人,都是有審美疲勞的。

    九十年代第五代導演去三大里面攪動風雲的場景,給了不少導演營造出了一個只要題材是“小人物、時代變遷、掙扎、黑暗”的主題,那麼就可以去三大熘達一圈的假象。

    事實也是如此。

    凡事都有利弊,可以說如今西方人對天朝的偏見,九十年代那些導演的作品起到了不少推波助瀾的作用。

    一部片子不拍點黑暗彷佛就不舒服一樣。

    結果拍的黑暗了,國內不讓上,被禁後,就說什麼限制藝術創作自由。

    可卻沒人想過,在全天朝的人民都在為美好生活奮鬥時,你拍的那跟個三孫子一樣的玩意到底是特麼為了藝術,還是胡編濫造的當一個無數先輩嘔心瀝血奮鬥而來的光明未來的攪屎棍。

    偏偏,還在那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一個挨一個的在那比,誒你被禁了一部?哥們我被禁了兩部,嗬,那是你牛比。不過我認識個被禁三部的,我把他喊來,咱們今天吃飯。

    那德行就跟郭德剛相聲裡的反三俗專家一樣一樣的。

    電影確實需要創作自由。

    不錯。

    但同樣的道理,刻意的歪曲、扭曲,那放到過去說是漢奸行為也不過分。

    而國內被禁,沒有噁心到自己人的這群人,卻成功的給歐洲人留下了一個刻板印象外,也同時把第五代那些真正在探尋時代變遷的導演們的退路給堵死了。

    歐洲人也不傻。

    也會審美疲勞。

    就跟林正英帶火了殭屍題材的電影,結果一週之內香江電影推出了幾百部粗製濫造的茅山道士打殭屍的垃圾電影一樣。

    在瓜分完了這時代變遷的蛋糕後,天朝電影從進入千禧年開始,確確實實在歐洲開始沒落了。

    雖然偶有水花,但都不是什麼重要獎項。

    當初來看還沒覺得有什麼,反倒覺得世界文化共通的一些喜歡電影的人,在經歷了這段歲月後,就成了現如今這些網民發的帖子一樣。

    每年,都期待能看到新的東西,可每年看到的東西……都感覺脫離了自己所熟悉的那個世界。

    往前數吧。

    59屆戛納顆粒無收。

    58屆,王曉帥的電影《青紅》獲得了評委會認可,得到了評委會獎,但講的東西吧,又是老一套。

    看著跟封建時代滿清遺老一樣的父母,扼殺了自己女兒的夢想,迫害了女兒青紅和戀人小根的分離,然後青紅反抗父母,最後留下了一出悲劇。

    咋樣?

    看著熟不熟?

    把現代背景去掉,套上個民國的背景,你說它好聽點是索家族長老和子嗣之間矛盾衝突的家庭故事,難聽點就像是《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菊豆》精神的綜合體都行。

    特別是拍攝手法,依舊是陰沉、黑暗、晦澀……

    好像跟不搞這些,就不會拍電影一樣。

    電影需要深沉的元素不假,但天朝電影不能只有深沉元素吧?

    再往前呢,王佳衛--《2046》。

    別的不說,就問問那些誇這部電影好看的,有多少是真正看懂了《2046》裡面的隱喻的,以及有多少人是跟風,為了給自己套上個文藝咖的頭銜,昧著良心說好看的?

    電影……最本質的東西,不是該講一個好故事嗎?

    連當初模彷天朝電影的韓國這幾年都開始轉型了,怎麼天朝人自己還拿著不放呢?

    再往前,婁葉的諜戰片《紫蝴蝶》。

    照樣是水花都沒翻出來,只是入圍,一點獎項都沒拿到。

    再再再往前,賈章柯的《故鄉三部曲》之一的《任逍遙》……

    就這些題材,你怎麼看,都不像是給觀眾拍的電影,更像是為了去拿獎,或者是幹嘛幹嘛,故意拍出來的一些讓大家看不懂的玩意。

    而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大批量的網民湧入互聯網,在網絡上高談闊論。討論電影時,總會有人談起天朝電影的黃金時代,聊《紅高粱》、聊《霸王別姬》這些。

    為什麼經常聊起這些?因為他們首先是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並且把自己所寄託的精神完美的融合在了故事之中。

    因為輝煌過,所以想一直輝煌下去。

    別管這獲獎電影會不會看,喜歡不喜歡,只要能拿獎,就是牛比。

    也不管能去戛納或者三代的怎麼都是那些老面孔,也不去思考為什麼每年只有這些熟悉的面孔去那邊,而不跟其他國家一樣,每年都能冒出來一些人帶著讓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什麼都不考慮。

    為了拿獎而拿獎。

    有王佳衛選王佳衛,沒王佳衛就選賈章柯。

    要是誰都沒有,就看誰的名字像天朝人……結果一查資料,原來是特麼個韓國人……

    當然了,不乏有一批人是真正喜歡電影,也懂行的人。

    但真正懂電影的人,反倒不會去在這種時候特別關注誰誰誰進了決賽圈了沒。

    哪怕之前也有過關注,可他們關注的是電影,而並非這份名單。

    最多就是看到哪個導演入圍了,因為認可對方的實力而覺得理所應當,然後擔憂對方拍的片子能不能在國內上映,僅此而已。

    所以,之所以說炸鍋的原因很簡單。

    就這些把希望寄託在一個人,反覆問這人入圍了沒,或者選沒選上的人,本身關注的角度也並非電影,而是直接衝著拿獎去的。不能說與電影本身背道而馳,但只能說是,他們對待電影的功利心,絕對要大於對電影的熱愛。

    而矮個子裡拔將軍,光一個王佳衛,他們可能覺得不保險。

    所以,希望全都寄託在了在法國剛剛完成後期製作,還不知道能不能有時間入選參展的姜紋那部之前熱度炒作就很高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身上。

    而就在這時,戛納電影吧的吧主,終於得到了這一屆戛納的名單,發了一條置頂帖子:

    《第六十屆戛納提名名單》

    帖子發出去一分鐘,閱讀量立刻就破了300。

    兩分鐘,破了700。

    三分鐘後……

    貼吧冒出來了一個帖子,讓一些還來不及看的人感覺到有些莫名其妙,卻同時符合所有人的認知:

    “你特麼在逗我?”

    而這個帖子的名字叫做:

    “《不能說的秘密》?周杰侖也配去戛納了嗎?”

    帖子的內容還不知曉。

    但刷新一下網頁後,更多相關主題冒了出來。

    “周杰侖不是唱歌的麼?怎麼去戛納了?”

    “轉載:《不能說的秘密》首支預告片。偶像劇風格?戛納??”

    “戛納被周杰侖的腦殘粉攻佔了嗎?”

    “這名單沒搞錯?周杰侖?戛納?姜紋呢?《太陽照常升起》呢?”

    “???我看到了什麼?《不能說的秘密》?”

    “有麼有可能戛納弄錯了?”

    “好了,現在戛納的評選標準再也不是不能說的秘密了。”

    以及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帖子:

    “不懂就問,許鑫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