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網文太難了 作品

第六百三十二 我只管我活著的時候

  在他看來,有錢就是萬能的,有錢想養多少兵養多少兵,換做別人能印錢,早就拉起來百萬大軍了,哪像自家君主一樣摳摳搜搜的。

  他就想不明白,趙國明明有那麼多錢,為什麼就是不肯擴軍呢。

  “……”趙括有些無語,他確實能印錢,但不是像藺相如想的那樣。

  他發行紙幣,最初是為了方便,趙國沒有那麼多現錢交易,但想要發展,只能用紙幣作為憑證。

  並且紙張本身具有價值,就像絲綢,銅鐵一樣,這才得以被一部分人承認。後來大家發現,紙幣也能買東西,並且更方便,這才逐漸流通,向貨幣轉型。

  再後來,紙張價格不斷降低,但紙幣仍然能按照原來的價格購買物品,人們也習慣了這件事,因為紙幣更加方便,特別是對於商人來說,沒有人想拉幾十車銅板去交易。

  於是,紙幣逐漸從紙張本身的價值上剝離開來,成為真正的貨幣。

  擔保人也變成了趙國,

  趙國在用自己的信譽來保證紙幣的信譽。

  這件事趙括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以前紙幣在趙國內部流動的時候,每一錢趙括都要計算清楚了再發行,生怕影響趙國經濟,後來各國都認可紙幣,他才逐漸大膽起來,每天高高興興地收割各國財富。

  特別是秦國開放商業,著實讓趙國掙了不少錢。

  不過趙括沒有廢除銅幣,而是在繼續鑄造銅幣,同時儲存黃金和白銀,若是未來紙幣暴雷,趙國還能有替代品,就像大明寶鈔暴雷一樣,不至於整個國家的經濟體系直接崩塌。

  當然,只要趙括活著,紙幣是不可能暴雷的。

  同樣,等到趙括去世之後,紙幣的暴雷是必然的,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的事情。

  因為人的貪慾是無限的,當國君或朝廷發現什麼鹽鐵專營,什麼絲綢之路,都是垃圾,哪有印錢搶的快。只需要不斷印錢就可以收割其他人的財富,最後事情會發展成什麼樣,可想而知。

  一開始只超印一點,發現沒有什麼事,那就再超印一點,有點事,不過問題不大,那就再超印……最後紙幣變成一張廢紙。

  漢武帝為了斂財,瘋狂鑄造劣質銅幣,來換取其他郡國的好銅幣,結果其他郡國的節操比漢武帝還低,鑄造的銅幣比漢武帝鑄造的還差,最後垃圾錢沒人用,漢武帝只能重新鑄造五銖錢。

  成本較高的銅幣尚且如此,更何況幾乎沒有成本的紙幣。

  即便是本身就具有價值的黃金,白銀多了,也會貶值,後來的日不落帝國,將世界各地的財富瘋狂掠奪到本土,最後導致本土物品價格瘋長,黃金白銀不斷貶值,國家只能宣佈破產,但即便如此,也解決不了貨幣貶值的問題。

  紙幣要是貶值,比黃金白銀更慘,只會像交子和大明寶鈔一樣,擦腚都嫌硬。

  趙括也曾想要建立貴重金屬本位體系,但中原缺黃金、缺白銀、缺銅,連鐵都缺,實在沒有這個條件,別看船隊從瀛洲挖了不少礦,那點金銀放整個中原根本不夠看。

  與其如此,還不如使用紙幣,至少目前來說是最合適的,可以解決一直以來的錢荒問題,推動經濟發展。

  趙括可以保證活著的時候不會暴雷,同時培養好一個繼承人,保證之後幾十年,至於再以後,他就管不了那麼多了。

  兒孫自有兒孫福,不能什麼事都靠祖宗。

  從時間上說,這玩意暴雷是必然的,誰也阻止不了。

  不要說古代,就是後世各國朝廷也在通過不斷印錢來收割百姓財富,將債務和矛盾轉移到百姓身上。

  他們難道不知道這麼做會破壞國家信用體系嗎?

  知道。他們比誰都清楚。

  但是沒有辦法,這個口子一旦張開,沒有人能夠堵上。

  大家都在賭不會在自己手中暴雷。

  只要不在自己手裡詐,管那麼多幹嘛!

  “印錢也是要付出代價的,數量少還行,如果數量多,代價恐怕承受不起。”趙括換了一種說法,沒有和藺相如具體解釋貨幣和經濟,藺相如在這方便天賦一般。

  趙括想找一個年輕的,有天賦的,能夠將自己這方面的知識傳承下去,並在自己以後掌管趙國的經濟,不過還沒有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