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網文太難了 作品

第兩百一十七章 權衡

    除此之外,還有錢、圭、化等重量單位,也都各有進制。

    趙國有一種貨幣便是以化為單位的。

    趙括不打算繼續按照黍米作為衡量標準,而是選用自然界中最常見的水作為標準。

    不管是黍米還是小麥,無論怎麼壓實,中間都會有空隙,而且不同乾溼、飽滿的糧食,密度不同,重量不同,很容易造成誤差。水則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誤差。

    為了方便計算,趙括將長寬高各一尺的青銅容器所裝的蒸餾水的重量定為一鈞。

    至於什麼熱脹冷縮,標準大氣壓啥的就不用去管了,這個時代還不需要精確到那種程度。

    然後用秤先秤了青銅容器的重量,再秤加上蒸餾水的重量,再計算出差值,然後根據重量製作出標準的‘法。’

    水是流動的,在晃動的時候難免會灑出來,試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最後廉頗看不下去了,直接用內氣封住了青銅容器的出口,讓水無法灑出來,這才得到標準的重量。

    之後鍛造又經過多次失敗,終於製作出標準的權。

    這個時期的秤叫做衡,秤砣/砝碼叫做權,所以有個詞叫‘權衡。’

    此時中國已經出現了不等力臂秤,秤桿上有刻度,掛物品的繩子和掛秤砣的繩子可以在秤桿上移動,不需要使用成套的砝碼一點點疊加,而是採用一個固定的秤砣,利用槓槓公式計算出來重量。

    中國的不等臂秤比世界其他地方早數百年。

    後人常言,槓桿原理是阿基米德發現的,殊不知早在千年前中國先人就發現了槓桿原理,並應用到了日常生活之中。

    反而發現了槓桿原理的某個地區,卻沒有任何應用。

    不過等到趙括將提竿細秤創造了出來之後,不等臂秤也將要被掃入歷史的塵埃之中了。

    提竿細秤相較於不等臂秤更加方便,可以直接讀出物品的重量,更容易在民間的推行,歷史上直到兩千多年之後依然在民間被廣泛使用。

    確定鈞的重量之後,趙括沒有按照之前的換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