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網文太難了 作品

第一百八十二章 醫典

    趙括將襄子送出王宮,並沒有回去,而是繼續朝著醫館方向走去。

    兩人沒有乘車,就這樣一路走一路聊。

    “本王聽聞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就是說一個人即便醫術再高明,也有不擅長的地方。而就算是一名普通醫師,也可能在某個領域非常擅長。每個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先生以為然?”趙括說道。

    “大王說的有道理。”襄子點了點頭。

    “本王有一個想法,將天下所有的醫師召集到邯鄲,共同編訂一本醫家典籍,名字本王都想好了,就叫《醫典》,由本王負責刊印,共天下人共同學習,並傳於後世。所有參與編訂的醫師名字都會留在上面。先生覺得如何?”趙括說道。

    戰國時期醫學還處於啟蒙階段,沒有形成系統的理念,技術也很落後,很多病都無法醫治。

    趙括不懂醫術,也就知道殺殺菌消消毒,多喝熱水之類。

    因此想要提高華夏醫學水平就只能依靠當世的各位名醫互相碰撞了,趙括能做的,就是為他們提供當世最好的研究環境。

    現在的醫學還有很多錯誤、矛盾的地方,互相交流碰撞也可以驗證對錯,共同進步。

    趙括相信,在這樣的環境下,醫學絕對會得到飛速的成長,一年能抵得上普通的十年,甚至幾十年。

    “大王此言當真?”襄子停了下來,聲音有些顫抖,鬍子也是一顫一顫的。

    “當然是真的,本王可以保證。邯鄲學院已經開始建了,到時候就把大家安置在醫學院,一應開支全部由本王承擔。老先生當主編,負責主持這次編訂。您覺得怎麼樣?”趙括笑著說道。

    水泥製造出來之後,墨風便開始帶人建造邯鄲學院了。

    而且將這些醫師安置在醫學院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順便能夠教授學生。

    戰國時期學醫的人太少了,趙括再怎麼鼓勵都沒有用,因為老師就那麼多。

    在不影響教學質量的情況下,一名老師最多也就帶五名左右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