鯤鵬九變 作品

第四百七十二章 皇太極的親筆信!

榆林鎮的東北方向是縱橫五百餘里的毛烏素大沙漠,西北方向是面積更大的騰格里大沙漠。

 

而在兩大沙漠中間有一條狹長的草原地帶,向北可以通往河套平原的腹地,向南可以抵達白城子。

 

特默湖就位於這塊狹長草原的中心位置,是南來北往的必經之路!

 

崇禎七年十一月初六,秦鋒率領大軍從榆林城出發,先向西快速推進,再折而向北。

 

十二天之後,經過長途跋涉,大軍來到了特默湖附近。

 

特默湖本是一座方圓數十里的大湖,水量非常充沛,後因為降雨減少、連年大旱,湖水面積不斷縮小,現在只剩下方圓十幾裡了。

 

湖周圍的茂密草原,早就被天威軍的縱火隊一把大火燒乾淨了,只剩下滿地灰燼、生機全無!

 

抵達之後,秦鋒先是仔細的觀察地形,而後下令:在特默湖東側安營紮寨,並要將營寨修築的固若金湯才行。

 

要知道,南下的女真軍、蒙古軍共有八萬之眾,全部是騎兵,而且久經沙場、經驗豐富!

 

此番出征的天威軍只有四萬餘人,主要是步兵,騎兵比較少,其中還充斥著大量新兵,沒有戰爭經驗!

 

敵眾我寡、敵強我弱,又是在平原上交鋒,這種情況下,只有修築一座固若金湯的營地,自己一方才能站穩腳跟,進而克敵制勝!

 

道理都明白,可是營地並不好修!

 

抵抗騎兵進攻,最簡單、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砍伐樹木,大量的製作欄柵、鹿角、拒馬……將營地團團包圍起來。

 

問題是,特默湖周圍大都是草原,樹木本就不多,一把大火過後,更是什麼都不剩了。

 

沒有充足的樹木,又如何大量的製作欄柵、鹿角、拒馬呢?

 

沒關係,秦鋒有辦法,那就是夯築又高又厚的壁壘,其抗拒騎兵衝擊的能力,比欄柵、鹿角、拒馬強多了。

 

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夯築又高又厚的壁壘,需要用黏性比較強的黃土才行,而特默湖周圍的土地,受兩大沙漠的影響,沙化嚴重、又松又散,根本沒法夯築成堅固的壁壘,一碰就倒塌了,怎麼辦?

 

沒關係,秦鋒還有辦法,可以效仿魏武帝—曹操的智謀:利用天寒、潑水築造壁壘!

 

現在是十一月中旬,特默湖一帶的溫度已經比較低了,尤其到了夜間,更是降到了冰點以下。

 

於是乎,秦鋒命令士兵們在營地周圍挖壕溝,挖出來的土不要亂仍,全都屯積起來。

 

等到午夜時分,再命人從特默湖中大量取水,而後在營地周圍倒一層水、鋪一層土、再倒一層水,再鋪一層土……不斷循環往復。

 

因為溫度低,水、土很快就凍結在一起。

 

結果一天一夜的功夫,不僅挖出了一條又寬又深的壕溝,還凍結出了一道又高又厚的堅固壁壘。

 

之後三天,又挖出三條又寬又深壕溝,凍結出三道堅固壁壘!

 

接下來,在營地周圍設置陷馬坑、絆馬繩、鐵蒺藜、沖天雷……密密麻麻,不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