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 作品

第五百四十三章 新廠

    除了張敏敏外,就是羅琳的唱片發售了。

    早在春節聯歡晚會之後,全國上下就在翹首以盼羅琳的第二張唱片。

    這張唱片在國內是三月初上市的,短短不到一個月裡銷售量就創下了新高,哪怕羅陽早就有所準備依舊被全國各地要貨的數量給驚到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羅琳這張唱片銷售量超過第一張唱片是鐵板釘釘的。

    除去國內發行外,香江公司也在打造羅琳在香江的第一張唱片。

    羅琳去年在國內大紅大紫,尤其是今年年初上了春晚後,更成了全國家喻戶曉的人物。

    但在香江,羅琳卻是一個徹頭徹尾沒人知道的新人,而且羅陽在國內銷售的第一張唱片中除了宋援朝寫的兩首歌外,其餘的歌曲都是翻唱。

    這樣的模式在國內沒任何問題,可在香江就不行了。香江對歌曲有著嚴格版權,如果直接把羅琳在國內銷售的唱片改頭換面拿到香江發售,那麼羅陽的公司包括羅琳本人就會面對無休無止的法律訴訟。

    所以這一次在香江的唱片發行除去前兩首歌外,把國內銷售第二張唱片同樣也是宋援朝寫的另外兩首歌放了進去。但這樣加起來還是少了,僅僅四首歌根本不足以一張唱片。

    還是宋援朝指點了羅陽,他上次去香江後就拜訪了香江當地的幾位著名作詞作曲家,從他們手裡拿到了幾首適合羅琳演繹的歌曲版權,然後再加上原本的四首歌總算湊足了一張唱片的發行數量。

    這張唱片已經錄製完了,錄製的地方是在滬海,母帶完成後羅陽已經送到了香江,前些天,也就是羅陽趕回燕京參加畢業典禮的那天,正式在香江發行。

    羅琳的歌能在香江歌壇有多少反應,這誰都無法知曉。

    香江歌壇是一個相對比較封閉的環境,最早香江歌壇也是由國語歌曲作為主流。但在七十年代開始到八十年代初期,粵語歌曲逐漸取代了本地國語歌,這個時代基本是粵語和本地英語歌曲大流行的時代。

    等到八十年代中後期,本地英語歌曲逐漸退出香江市場,成了小眾,粵語歌曲基本佔領了香江歌壇90%的份額。

    九十年代後,國語歌曲才漸漸再一次開始流行,九十年代末隨著國內迅勐的發展和香江本地歌壇市場的疲軟,國語和粵語才有了相對抗衡的實力。二千年後,國語歌曲數量逐漸超過了粵語歌,但就算這樣粵語歌曲依舊有著很大市場,這是香江特殊環境所決定的。

    羅琳當然不會粵語,她連一句粵語都說不來,她唱的全是國語歌。

    雖然宋援朝給她的幾首歌都是經典中經典,但能否對得上這個時代的香江人胃口,這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羅陽並沒在乎這些,他在香江開公司其實沒有太大在香江發展的想法。香江是一個排外很厲害的地方,羅陽去了幾次後能很明顯地感覺出來。再加上香江娛樂界魚龍混雜,外來資本、本地資本,還有那些不屬於白道的資本大大小小都有。

    在這種情況想要出頭是很難的,再加上羅陽也不想和當地一些勢力同流合汙,所以羅陽的公司說白了主要業務還是在內地,香江只是一個對外窗口而已,其目的是為了做事便利,再加上香江的娛樂界發達,羅陽意圖通過這家公司為自己打下基礎,積累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