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 作品

第四十七章 變化

    畢竟衣架這東西不屬於什麼必需品,也不是快速消費品,在最初市場缺乏同類衣架的時候,宋援朝他們製作的衣架由於顏色鮮豔,用料紮實,價格適中對於市場的吸引力還是很大的,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市場同類產品的不斷出現,必然導致市場消費力的下降。

    這樣一來,為了拉攏生意和搶奪市場,衣架銷售的價格越來越低。

    最初宋援朝定下的價格是單個三毛五,一元錢三個。而當張斌和王建軍為了和宋援朝搶奪市場主動降價到每個衣架三毛二的時候,惡性競爭就如同打開瓶子放出的魔鬼一般出現。

    宋援朝把買賣轉手給顧傑後不久,外面衣架的銷售價格就降到了三毛錢一個,等顧傑在宋援朝的授意下結束這個買賣後,衣架的銷售價格再一步下降,跌到了二毛八一個。

    再之後,這價格又是一步步往下跌,僅僅半個多月的時間而已,市場上同類衣架的價格已經降到了二毛三。

    此外,因為市場對套管的需求增加,江東亮那邊還大幅度提高了套管的銷售價格,由當初他和宋援朝談好的每卷八元三毛不僅恢復到了八元五毛的價格,甚至在這些天經幾次漲價升到了每卷高達十二元的程度。

    成本的上升和銷售價格的下降,使得衣架銷售的整體利潤大不如從前,當初宋援朝每個衣架的原料成本在一毛一左右,不包括人工成本的毛利在二毛二,去掉人工成本宋援朝的利潤大約是一毛五到一毛六。

    而現在張斌等人的原料成本加起來就達到了一毛五,不算人工毛利只有八分錢,雖然這買賣依舊還有利潤,可整體計算下來反而不如跟著宋援朝的時候來得多,讓這些意圖靠這買賣發財,脫離團體單幹的這些人大失所望。

    為了獲得更多利益,張斌等人又耍起了小聰明,開始偷工減料降低成本多賺錢。比如採取更便宜的鐵絲,或者縮短每個衣架的使用長度,從原本一米的用料長度減到0.9米甚至更短。

    這雖然可以使成本下降,在同等銷售價格的情況下賺到更多的錢,可這麼一來東西的質量必然也因此下降,老百姓又不是傻瓜,兩種衣架放在一起用肉眼都能看出差距,上了一回當難道還能上第二回不成?沒多少日子衣架買賣就從最初火紅開始變得蕭條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