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神帝尊 作品

第五百六十四章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上官雲仙雖是女師,可在三位大師中性情反倒是最耿直的,在止不住好奇之餘開口道:“倪師,單從時間和技藝上,您碾壓十個程浩都沒問題!但我們丹青競技的評比,除了看功底手法外,還特別強調各種創新,其中就包括立意的創新!

“程浩的這幅《唐宮揮扇仕女圖》,無論從筆法勾勒,還是從顏色調配上,都很出彩,尤其題上一首《後宮詞》,更使立意新穎,別具一格,完全達到了上上作的水準!

“所以僅憑您兩幅仿製的畫,我們也不能妄加臆斷,一定就說是您贏了!那問題來了,我們十分好奇,您本打算用哪幅畫作對決?既然您已完成,何不讓大家一飽眼福?”

上官雲仙這席話引得眾人頻頻點頭!

的確,一幅畫作除了技藝外,思想立意才是靈魂,否則贗品高手豈不也成了大師?

仿作和創作是兩回事,天壤之別!

關於這點,倪霧當然知道。

他之所以仿了兩幅程浩的作品,一是真沒難度,二是他還從沒見過這麼醜的宮女圖,也想突破一下自己,看能不能畫出來。

由於程浩刻意想表達宮女的空虛無聊與哀怨,所以他畫的宮女不但面容有些麻木扭曲,還畫得死眉死眼,讓倪霧看了極不舒服,所以才想著在極不喜歡的情況下,看能不能再現出來。

倪霧沒想到,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理承受能力遠超自己的預判,真畫起來時心如止水,古井不波,三下五除二就再現了一幅出來。

本以為畫了一幅之後心境會受到影響,就索性又畫了一幅,可還是畫得一模一樣,真是沒有天理了。

如今一聽上官雲仙想看他畫的是什麼,倪霧當然也樂得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否則看著程浩的這幅畫,多少有點影響心情,沒準明天因此會少吃好幾碗飯,那可是他不願意看到的重大損失。

倪霧轉身進屋拿出了他的作品,之後交到上官雲仙的手中。

上官雲仙把倪霧遞過來的畫作展開後,只看了幾眼就目瞪口呆,甚至一鬆手,讓畫作飄然落地……

眾人只見上官雲仙容顏大變,如雷劈電打般焦立在當場,卻沒看見倪霧所畫為何,不禁個個噤聲屏息,就像雞籠裡的雞伸長了脖子在等著餵食一樣。

玄房一見,心中暗道不好,知道倪霧一定又出神作了,否則上官雲仙不可能是現在這副表情。

彎腰拾起地上的畫作,玄房輕輕將其展開,只看了一眼就差點跪拜下去。

原來倪霧的這幅畫是《千古女帝指點江山圖》!

圖中,武則天頭戴皇冠,身著冕服,頭微抬,似仰望蒼穹與九天對話,而右手遙指前方,似昭告天下,萬里江山皆朕之疆土!

尤其在她身後,原本應該非常恢弘的殿宇,可由於繪畫視覺的原因,反而不如武皇高大,只能成為襯托。

再看畫中武則天的眼神,威中有慧,慧中又彷彿帶著殺氣,硬是表現出始皇帝登基時的霸氣。

畫的上方點綴了一些浮雲,而下方卻是空的,彷彿蒼生大地盡在女皇腳下。

整幅畫只有一個人物,可由於採用了仰視的畫法,把中國唯一正統的女皇表現得如同頭頂蒼天腳踏大地一般,其霸氣自是不必多說。

畫中,武皇腳下已到畫紙底邊,雖沒表達什麼,可不難想象,王公大臣及成千上萬的禁軍必是跪伏於地,山呼萬歲。

這些都是畫中女皇的威!

再說女皇的媚與美。

武則天雖是晚年稱帝,可畫中的她卻仍然有傾城傾國之姿,彷彿歲月在她身上沉澱後留下的全是美之精華!

中國古代有四大美女,閉月羞花,沉魚落雁,其中的羞花指的是楊玉環。

武則天和楊玉環同為唐代最漂亮的兩大美女,女皇沒入四大美女之列主要是和她的政治生涯有關。

成了千古女帝后,入不入四大美女之列根本就無關緊要了,這是其一。

其二,如果李白早出生幾十年,把那首《清平調》送給武則天,也許古代就有五大美人之說了。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這首由詩仙李白作的詩,如果真給了武則天而不是楊玉環,必將給女皇加分很多,使之成為四大美女極有可能。

所以這幅畫中,倪霧對女皇美的繪畫可是一點都不吝嗇,皮膚、配飾、妝容、腰身、表情……都極盡精緻,使得武則天那種媚與美竟有盡蓋天下之魅的感覺。

尤其倪霧在畫上也有題字“醉臥神佛膝,醒掌天下權”,更使得女皇霸氣側漏,彷彿透過畫面都能形成威壓。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人生百年,也不過就是彈指一笑間!

女皇武則天的一生可謂傳奇的一生,十四歲入宮,被封為才人,賜號“武媚”。在唐太宗重病之際,一邊盡心照顧,一邊偷偷流淚,恰被前來探望的太子李治看到,心感其誠,便與其一起照顧。

而當武才人端著金盆盛水給李治洗手的一次偶然機會,卻給她以後的崛起打下了伏筆。

原來李治見她一副我見猶憐的樣子,心中盪漾,用手上的水滴灑在其臉上,並脫口而出道:“乍憶巫山夢裡魂,陽臺路隔恨無門。”

如果當時的武才人僅僅是貌美而無才學的話,恐怕也就沒有後面的千古女帝了。

她心領神會,馬上回吟道:“未曾錦帳風雲會,先沐金盆雨露恩。”

如此一來,當時的武才人算是真正俘獲了太子李治的心。

再之後,唐太宗李世民駕薨,武媚娘和一眾嬪妃全被送到感業寺出家為尼,可她不甘心生命之花如此凋零,對自己進行了嚴格的管理,反而更加明豔動人。

當了皇帝的李治第二年來感應寺祭拜,再次發現了清雅脫俗的武媚娘,居然舊情復發,難以控制。

而武才人寫的一首《如意娘》,更是讓李治徹底淪陷。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從這之後,武則天一路開掛一般,以舍公主之命為代價,讓皇帝廢了王皇后,之後又扳倒蕭淑妃,算是掃清後宮障礙,順利登上皇后之位。

而當太子李弘臨朝主政的聲音高漲時,他卻莫名其妙地死亡,顯然就有武則天的動作在裡面。

武則天的第二個兒子李賢當了太子後,雷厲風行,治國安邦的才能愈發彰顯出來,又威脅到了武則天的地位,最終卻落了個謀反的罪名……

武則天臨終之時,只對唐中宗李顯說了十個字“去帝號,稱澤天大聖皇后”,算是定海神針,正式還政李唐,並要求在她墓前立下無字碑,是非功過由後人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