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神帝尊 作品

第四百二十一章 滄海桑田,一代傳奇

可沒想到,多年以後,陰差陽錯,這幾招武功卻讓很多人喪命玄機洞中。

玄機洞中之所以有這麼多寶物,是因為它本就是北魏王朝一百多年積累的大部分財物,可以算是整個北魏王朝的國庫所在。

北魏是鮮卑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權,他發家的地方就在在殺風口附近的草原上。

拓跋珪手下天野仙師是個曠世奇才,精通煉丹、採藥,更是胸有萬象,發現玄機洞實乃末世絕佳的避難所,尤其裡面的迷宮一樣的道路和詭異的奇毒更是天然的防禦大陣。

就這樣,拓跋珪和天野仙師多次造訪玄機洞,並把這裡當著收藏奇珍異寶的重地。

迴轉九龍燈和嵌在洞口處的玉石就是出自天野仙師的手筆,最後他在有生之年又建立了一道斷龍石,也就是蕭飛逸拉開的那道巨石。

那道巨石其實可以反覆開啟,但前提是不能碰到機關。

蕭飛逸當時踩到的是第十八個臺階觸碰了機關,其實就算不踩到那個,還有別的地方等著他踩,斷龍石早晚都得關上。

而一旦斷龍石關閉後,其他機關再踩上也沒作用了,所以蕭飛逸始終以為只有一道機關。

拓跋珪和天野仙師他們進出玄機洞可不是靠碧玉蟾蜍避毒,他們早就研製瞭解藥,所以可以大量進人,否則光靠一個碧玉蟾蜍怎麼能同時幫助那麼多人?

碧玉蟾蜍是異寶,是北魏第六位皇帝拓跋宏南伐時從中原所得,一直流傳了下來。

拓跋珪和天野仙師之所以花大力氣打造玄機洞,最初的想法很簡單,就是給自己留條後路。

鮮卑族向來逐水草而居,現在突然劍指中原,大軍南下,萬一失敗了,不能沒有一個退路。

就這樣,從北魏的開國皇帝拓跋珪開始,每代帝王都會派太子專門護送金銀珠寶到玄機洞,已經成了慣例。

當然,這可是北魏皇室的最大機密!

而且每次押運寶物時都會以南北通商為由進行掩蓋,絕不會讓其他人知曉護送寶物的秘密。

為了掩蓋這樣的秘密,平常倒的確是做過很多買賣,像模像樣,根本就不會讓人起疑。

北魏王朝,除了皇帝和太子之外,無人知曉進入玄機洞的方法。

永熙三年,北魏內亂,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其正押送最後一批北魏重寶的太子元壽滯留北方,直接改回拓跋姓,帶領兩千五百鐵甲軍重新建立小魏王朝。

可惜,這個拓跋壽眼中的王朝實在是小得不能再小,連普通的郡城都比不了。

拓跋壽雖然手握重金,奈何北魏連年征戰,百姓流離失所,死的死,逃的逃,就算想抓幾個女奴都抓不到,就更別說繁衍後代了。

好在有錢,明裡暗裡招來了一些人,又連買帶搶弄來很多女子,算是初步穩定下來。

至於說打回中原,從高歡和宇文泰手中奪回疆土,再續北魏傳奇,根本就做不到。

才兩千人馬,怎麼可能抵得過數十萬大軍?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茬將軍一茬兵!

既然已經改朝換代了,誰還認識拓跋壽是誰?有奶才是娘,誰給發錢就給誰幹活,管你是不是前朝太子!

就這樣,拓跋壽最後鬱鬱而終,復國無望,迴天無力!

由於小魏王朝也沒什麼太大的動作,尤其處於極北之地,山高水遠,鞭長莫及,東魏和西魏倒也沒有派兵清剿,給了小魏國一個很穩定的發展期。

拓跋壽的後代出了一個很了不起的武道奇才,就是現在玄機洞金椅上的人,名叫拓跋彥,小魏國最後的皇帝。

拓跋彥小的時候就志向遠大,一心復國,遍尋能人異士,籌謀富國之路。於是,他曾讓八百鐵甲軍化成商賈模樣,各地蒐羅奇珍異寶、圖書畫冊、武功秘笈等,為的就是培養將才和帥才。

可以說,玄機洞裡面大部分的藏書都是拓跋彥命人蒐羅來的。

北境苦寒之地,地廣人稀,所以小魏國兵少將寡,於是拓跋彥突發奇想,想走精戰路線,把手下軍兵全部培養成一流高手。一個高手以一當十,以一當百,這樣的話,絕對三千越甲可吞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