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九 作品

第一百四十九章 惱




    心疼,還是算了……是這孩子,之前受了皇上吩咐,看顧十阿哥與十三阿哥兩個小的……之前還省心,早預備下零嘴,現下估摸沒什麼了,可不是發愁……”



    “哎呀,吃沒了就做,小孩子都得用零嘴哄著才聽話,要不小小子淘氣起來,可不聽說……”



    太后心腸軟,想到舒舒的難處,招呼她到跟前:“好孩子,別為難,祖母這裡帶著的吃食多,你過去看看有什麼用的就拿過去使……”



    雖說在行宮行在時,只設一個大膳房,可實際上康熙與太后這裡,都有專門的灶上人,也有專門的食庫。



    舒舒面上帶了感激:“幸好有皇祖母在,剛才兩位阿哥還對著膳桌不動筷子呢,孫媳婦都愁死了……”



    太后露出擔心:“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不好好吃飯那怎麼行?”



    她雖不掩飾對五阿哥的偏疼,可對於其他孫子也不失慈愛。



    “快去快去,給他們琢磨些吃的……”



    太后已經在催促了,吩咐旁邊一個嬤嬤:“帶九福晉去,也看著福晉,離鍋灶遠些……”



    舒舒跟著嬤嬤出來。



    老嬤嬤面上才帶了擔憂,小聲道:“娘娘早上就吃了兩塊餑餑,中午一塊餑餑……晚上飯菜端上來,就只吃了兩筷子……”



    舒舒心中,也有些沒底。



    要是隻是暈車影響的沒有胃口,那還好處理些。



    弄一些酸的吃食開胃刺激下。



    可這是心病……



    心病還需心藥醫。



    家鄉美食呢?



    科爾沁傳統美食有什麼?



    蕎麵餄餎?



    炒米?



    可是那個傳統,是現代人的說法。



    後世的科爾沁,早已墾荒多年,農牧並重。



    現下的科爾沁,應該還是純牧區。



    酸奶、牛肉乾?



    太后這邊本來就有的。



    舒舒想著,就隨嬤嬤帶了距離太后寢帳有一段距離的帳子。



    裡面搭著四個灶,有兩個大師傅與兩個灶上嬤嬤在,還有幾個燒火的小太監。



    見貴人來了,大家都起身迎著。



    最穩妥的,就是“蒙古餡餅”,這個是早就有的草原吃食。



    現在京城常見的吃法,是改良過的,蕎麵皮換成了白麵,幹烙水烹也改成了豆油煎或者牛油煎。



    改良後的餡餅又香又酥,可不適合現下的太后。



    食材都是現成的,做餡餅皮的蕎麥麵,做餡料的羊肉,裡面放的菜不是新鮮的白菜、芹菜,而是撈了醃好的鹹菜焯水去除鹽分,再剁碎調餡料,除了蔥姜兩樣,其他什麼調料都不放。



    製作方法也是最原始的幹烙水烹。



    除了餡餅,就是一道鹹菜湯,裡面除了鹹芹菜沫,加上碾碎的牛肉乾。



    還有一道蒸果子,用的食材是昨日喀喇沁那邊帶來的沙果。



    只加了清水蒸兩刻鐘。



    果子皮、果子籽都沒去。



    因為這邊膳房的果子有好幾簍,宜妃方才又是那樣說辭,舒舒就毫不客氣的徵用了一簍果子。



    然後蒸了八碗。



    太后、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五福晉與七福晉,宜妃,舒舒。



    這是舒舒的習慣,永遠有自己的那份。



    吃魚頭的媽媽,不一定會養出孝順的孩子。



    更多的時候,只感動了自己。



    ------題外話------



    志鳥村大大的《國民法醫》上架了,技術流,每天追書中,已肥,大家可以開刷了,^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