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羊兒 作品

第一百六十三章 愛卿這是順口造了個字啊

    秦墨心知再聊下去,自己就要著相了,便指著海水中載浮載沉的巨鯨屍體,向嬴政和文武百官解釋道:“陛下……諸君……這鯨魚堪稱渾身是寶,不止可食肉,其皮鞣製之後,比牛皮犀皮更奢華。”

    “其脂油則量大質優,無論用於油燈燭火,還是用於保養皮革甲械,皆比動物油植物油更佳。”

    “遺憾的是,臣將其腦殼炸裂了,否則其腦髓油,更是極品油脂。”

    “不過,其魚口中的須應該還在,也是不可多得的寶物,可用於紡織,也可製成琴絃、弓弦,物以稀為貴,但凡製出器物,必是緊俏的寶貝。”

    “哪怕其骨,也質地近似象牙,可用於雕刻制器……”

    諸人不時頷首點頭,皆聽得眸中放光。

    便是嬴政,也沒想到臨時起意的捕魚行動,竟然還有意外收穫。

    “愛卿怎不提前將鯨魚之珍貴告知?方才也可多捕幾條!”嬴政不無遺憾道。

    扶蘇和文武百官亦是遺憾,方才那般多的鯨魚,若是艦隊一擁而上,說不得便可捕個數條。

    “陛下須知,萬物有靈,這鯨魚更是海中靈獸。”

    “其生時,可吸納天地間濁氣,將之排入海底,使乾坤朗朗。”

    “其死後,鯨落尸解,滋養海洋萬物。”

    “若捕獵過度,則不免有傷天和!”

    秦墨用諸人能聽懂的話語,仔細解釋一番道。

    那所謂的吸納天地濁氣,其實就是吸收溫室氣體,鯨魚是公認的具有淨化環境能力。

    鯨魚死後屍體溶解,也確實能滋養海洋生物,使海洋生態繁盛。

    當然,秦墨不提前說,主要還是心理因素作祟,在潛意識裡便認為捕鯨是不道德的。

    但此刻仔細想想,身處這先秦時代,捕鯨似乎也不是甚麼罪過。

    恰恰相反的是,不但不是罪過,更是一種利國利民的事情,能讓沿海漁民創收,也為百姓提供足夠的肉食。

    更能以捕鯨業,刺激遠洋航海技術發展!

    只要不像後世那般竭澤而漁,捕鯨對於大秦來說,便是百利而無一害……

    話又說回來,蒸汽輪船沒有發明出來之前,以木質帆船的航速,想要對鯨魚進行竭澤而漁,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而等蒸汽輪船發明出來的時候,鯨魚最大的作用‘鯨油’,便也不在重要了。

    石油取代鯨油乃是必然!

    “陛下若想取這鯨魚之利,以滋養我大秦,最好還是制定相關律法,只捕殺體型龐大的成年鯨魚,幼年小鯨能放則放,以免當真有傷天和。”

    秦墨最後揖手諫言道。

    嬴政頷首點頭道:“愛卿所言極是,免得如那象犀巨獸,被捕獵過甚,近乎滅絕。”

    說著,看向李斯道:“卿當擬法令,傳示於沿海各郡縣。”

    “喏。”

    李斯揖手領命。

    “擇地靠岸,將這巨鯨處置了……看看是否真如愛卿所言,渾身是寶!”

    嬴政迫不及待傳下詔令,艦船拖著巨鯨屍體,轉向海岸航行。

    前頭自有小艇引路,探明海水深淺和礁石,以防艦船擱淺觸礁。

    此地,已是會稽郡海域,漁民多港口也多。

    拖著巨鯨的艦船,在一處漁民自建的小港口靠岸,當地楚越混居的漁民,見到艦船上的旗幟,便知是貴人,趕忙喊來了鄉三老。

    而鄉三老們看到艦船上的旗幟後,立即便明白,這是從百越之地回來的御駕,頓時驚得哆哆嗦嗦,硬著頭皮上了棧橋迎接。

    呼啦——

    艦船上伸出又長又寬又厚的踏板搭在棧橋上,接著便是全身鐵甲的大批楚南步卒,如履平地般順著踏板下船。

    有兵卒去為鄉三老搜身,告知他們來的是始皇帝本人,以及太子和滿朝文武。

    稍後,一身玄黑便服的嬴政,在秦墨和扶蘇的擁簇中下船,文武百官緊隨其後。

    鄉三老見這陣仗,驚得體如篩糠,惶恐揖手大拜:“恭迎始皇帝御駕,恭迎太子大駕,恭迎諸君長~!”

    嬴政擺手虛扶:“諸鄉老免禮,不必慌張,朕在海上獵了條巨魚,故而在此停靠,將之處置一番。”

    鄉三老不慌張是不可能的,聞言便磕磕巴巴的吹捧道:“陛下、陛下真是神勇也……吾等漁夫,遇上這等巨魚,只能逃命……陛下竟能將之獵殺……”

    他們祖輩在海上討生活,也是見過鯨魚的。

    嬴政老臉一紅,看了看身旁的秦墨,含糊道:“唔,好啦,讓附近百姓皆來幫忙,解刨了這巨魚,幫忙者可得肉一斤。”

    “喏~!”

    鄉三老揖手領命,轉身邁著還在顫抖的雙腿,去遠處招呼圍觀的漁民。

    稍後,成百上千漁民湧來海邊,向著嬴政揖手大拜後,便在鄉三老的帶領下,開始解刨巨鯨屍體。

    秦墨上前指揮,讓漁民先剝皮,再取皮下油脂熬煮提煉,最後再剔骨取肉。

    至於血肉模糊的魚頭部分,則由他親自用鋒利的百鍊大劍斬下,找了幾個心靈手巧的婦人,摘取其中鯨鬚。

    上千漁民分工合作,幹活的速度很快!

    偌大一頭巨鯨,只用半天時間,便已被分解的只剩骨架,還專門有婦人架了大鍋,在旁邊熬煮提煉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