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帥辛普森 作品

第一百九十一章: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山海關不可丟,蘇長歌更不可有事!

    蘇長歌開口打斷,別本來沒什麼事,結果兄長這麼一說生死難料。

    見狀,蘇子由雖覺得奇怪。

    但也只當是弟弟受不了煽情的話。

    於是也就沒再說什麼,腳步一抬並未回房間,而是朝祠堂走去。

    堂內,蘇長歌看了眼離去的兄長,心中保證自己一定會回來,然後隨手一揮將剛炸碎的牆壁復原,接著便抬步去找清玄。

    準備一起動身前往山海關坐鎮。

    至於仙門修士的事。

    他暫時交給魚幼薇和謝靈韻來負責,與朝廷六部官員負責對接。

    而陛下那邊,就看兄長的說辭了。

    .......

    翌日,拂曉時分。

    朝會上。

    老皇帝看著手上關於仙門修士的奏摺,臉上難掩喜悅之色。

    “楚國公真乃我大晉的福星!如今有了各派修士鼎力相助,我大晉如得四十萬大軍,所向披靡,必不會敗於外族!”

    老皇帝開口。

    他沒想到蘇長歌居然還有這本事。

    能讓修士主動為朝廷效力。

    要知道,曾經也有過君主有這想法,但修士自詡為高高在上的仙人。

    又豈會屈居於他人之下,因此雙方之間爆發了很嚴重的衝突,最終以兩敗俱傷退場,也是從那之後再沒人打過修士主意。

    可如今。

    這件事居然讓蘇長歌給做到了。

    不是福星是什麼?

    當然,老皇帝也知道修士礙於因果,不能直接介入到這場戰爭當中。

    但大國之爭,不是簡單一場大決戰就能直接分出勝負,很多時候考驗的是雙方後勤補給,如錢糧、兵器、衣甲等等。

    簡單算筆賬。

    假設有一百萬作戰部隊。

    即便士卒們每人每天只吃一升糧食,那一日也要消耗一萬石。

    這還不包括數萬頭馬匹的糧草,以及武器戰甲等輜重,而朝廷要將這麼多的物資送過去,徵調動員的人力必然不低於百萬。

    這過程中還有運輸部隊的吃喝消耗。

    如此大一筆數目。

    若不是有江南的錢糧支持,老皇帝就只能加重賦稅,苦一苦底下的百姓。

    可現在,有了仙門修士相助。

    不僅在運送補給的速度上快了很多,還可以節省更多的錢糧供給前線。

    並且,大晉後勤壓力減輕,也就不用從民間徵召那麼多民夫走卒,更不用加重稅賦,如此一來百姓們依舊能安居樂業。

    老皇帝如此想著。

    承天殿內。

    百官們也是滿臉喜意。

    尤其是戶部、兵部和工部的尚書,更是減輕了諸多工作壓力。

    “此戰若勝,楚國公之功當居前三!”

    “楚國公真乃我大晉福星!”

    “蘇聖年紀雖輕,但所行之事樁樁件件皆立於江山,乃不世之奇才!”

    “今日早朝楚國公怎麼沒來?本官還想當面感激他,化修士為朝廷助力,為天下百姓減輕負擔,有大仁大功於江山社稷。”

    戶部的沈尚書開口。

    雖說蘇長歌沒有上早朝的習慣,但如此大的功績也不上朝吹嗶。

    這也太低調了吧。

    而就在他說完,太子便站了出來。

    “父皇,楚國公此舉有大功於社稷,而且兒臣聽聞,他是以自身氣運作為代價,才換來仙門各派修士的鼎力相助。”

    “此等大仁大義,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為公、為天下百姓謀福祉之人。”

    “兒臣以為,朝廷當予以封賞!”

    太子開口為蘇長歌邀功。

    並非是故意示好。

    他跟蘇長歌之間早就是同盟,沒必要用這種手段去拉進兩人關係。

    之所以如此做,是太子真被蘇長歌無私之舉給震驚到,那可是整個的道門半數氣運,對於個人而言堪稱是海量無窮。

    然而,為天下百姓和江山社稷,蘇長歌說拿出來就拿出來。

    這是何等的品行?

    反正太子看在眼裡是自愧不如。

    而此刻。

    隨著太子的聲音響起。

    文武百官中除了丞相秦輔那派,幾乎都站出來為蘇長歌說話。

    “陛下,臣以為太子所言極是,楚國公此番拉攏仙門修士,使其為朝廷效力,有大功於社稷,當予以封賞,以示嘉獎。”

    “臣以為滕尚書所言極是。”

    “啟稟陛下,各地紛紛奏報,伏惟陛下聖恩,楚國公之德。”

    “自為國立言以後,今年各地迎來豐收,百姓們安居樂業,喜溢眉梢,而且自楚國公整頓江南吏治以來,貪腐之風驟。”

    “政通人和,下情上達,官民之間魚水情深。”

    一名吏部巡查官員開口奏報。

    隨著他的聲音落下。

    戶部尚書沈林也開口為蘇長歌請功。

    “陛下,江南鹽稅收繳一千二百萬兩白銀,比去歲同時期高出四百萬兩。”

    沈林開口,別看只比去歲多出四百萬兩,但蘇長歌整頓江南鹽務才兩個月不到,換算下來,一年可以為國庫多添千萬兩白銀。

    而且還沒損害到老百姓一分一毫,甚至把鹽價還打下來了。

    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功績。

    此時,殿內的官員聽到沈林的話、

    也是不由瞠目咂舌。

    早就聽說江南官員家產頗為豐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