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帥辛普森 作品

第一百六十二章:請楚國公看在江山社稷,天下萬民的份上,答應佛門辯法!

    至於輸給佛門。

    道法高深。

    佛門不過是偏居一隅的夷狄,焉能與他們道法相比較?

    這氣運純純的白給。

    心念至此。

    依舊是仙風道骨的老道開口詢問。

    “既是辯法,該如何辯?”

    一剎那,所有人目光都看向辯機。

    要是規則不公平,那這辯法也就毫無意義,還不如不辯拉倒。

    “小僧聽聞仙道有十大宗門,不妨這樣,爾等要麼從中推舉出一人作為表率,要麼就一起上,想來小僧應該招架的住。”

    辯機開口,語氣不急不緩。

    落在眾人耳中則像是嘲諷,什麼叫一起上,應該招架的住?

    這小禿驢未免太不將道門放在眼裡。

    正此時。

    一陣清脆婉轉的聲音響起。

    “儒道那如何說?”

    眾人轉目看去,只見是謝靈韻身邊的魚幼薇出言詢問。

    眾人心中頓時瞭然,畢竟上次蛟龍之事鬧得那麼大,諸多人都見到她跟蘇長歌在一起,之所以詢問儒道也就不足為奇。

    辯機則出聲解釋。

    “儒道那我佛已經派人過去相邀,他們必然會參加辯法。”

    辯機的語氣極其自信。

    在他看來,如果說仙門這邊還有點麻煩,儒道那可就簡單多了。

    而魚幼薇聽到這話,眼中露出擔憂。

    蘇長歌雖然贏了佛門一次。

    可上次只是小角色,這次對方擺明圖謀不小,專門針對道儒兩家。

    正想著。

    辯機卻沒有再贅言。

    “五日之後,佛道儒三家,在大晉皇都外擇一地辯法。”

    說完,辯機沒有再理會仙門眾人,帶著眾僧轉身朝大晉皇都行去,在他看來,餌已經扔下去,仙門之人肯定會上鉤。

    很快,等到佛門的人徹底消失後。

    十大宗門的修士頓時議論起來。

    “佛教上門挑釁,言我道法不如佛法,這口氣老夫實在不能忍!”

    “事關我道門尊嚴,必須得給這些禿驢一點顏色!”

    “道法高深,必然勝過佛法。”

    一道接一道的聲音響起。

    只是這其中。

    有多少是真心為了道門尊嚴,有多少是貪圖佛門半成氣運,那就不得而知了。

    謝靈韻將這一切看在眼底。

    說出自己的看法。

    “各位道友。”

    “貧道以為佛門這次乃是有備前來,故意以半成氣運做賭注。”

    “吾等若是貿然應戰,到時一旦辯法失利,失了道門氣運,反而得不償失,如了佛門的意,不妨不予理會,靜觀其變。”

    謝靈韻說出自己的看法。

    但她話音剛落。

    就見那個仙風道骨的老道嗤笑一聲。

    “謝仙子,你這話就不厚道了。”

    “誰不知道你徒兒和儒道當世之聖結成道侶,如今勸吾等不要答應佛門辯法。”

    “好讓你忘情宗的姑爺贏下佛門,獨吞半成氣運,到時再反哺忘情宗,這樣一來,好事全落到你們一家人的頭上。”

    老道陰陽怪氣的說著。

    聽到此話。

    謝靈韻臉色陡然變冷。

    “楚掌門。”

    “可是想與貧道做過一場。”

    說話間,她手中仙劍發出陣陣清鳴,滔天殺意籠罩全場,令人汗毛不由豎起。

    旁邊的青年見狀趕忙勸阻。

    “楚掌門,純陽門與忘情宗皆是仙門十宗,同氣連枝,怎能這樣想謝仙子?”

    說完青年又看向謝靈韻,笑道:“謝仙子,你別生氣,貧道知曉你是為道門好,方才出言提醒,只是佛門畢竟是夷狄。”

    “這場辯法,即便對方做足了準備。”

    “可道法何其玄妙精深,豈是佛法所能相提並論,這場辯法吾等必然拿下。”

    青年說話很是自信。

    周圍其他修士聽到這話也紛紛點頭、

    “就是就是。”

    “區區西域佛法有何可懼?”

    “謝仙子,你這未免有些長他人志氣,吾等道法難道還比不過佛法嗎?”

    一群人七嘴八舌的說著。

    他們修道數百年。

    當然能看出佛門圖謀不軌。

    但半成氣運實在太香。

    更別說在他們眼裡,佛門身居窮鄉僻壤,跟他們道門簡直沒法比。

    即便有所圖謀,但憑道法之高深,也足以一力降十會,畢竟任何陰謀詭計在絕對力量面前,都只不過是徒勞罷了。

    聽到他們的聲音。

    知道他們心中利慾之心已起,謝靈韻也就沒再出言勸阻。

    至於獨善其身,仙道共有十宗,他們難道不會想自己輸了之後的結果嗎?這個時候誰不加入,誰就是其他人共同之敵。

    於是乎。

    原本的論道大會。

    瞬間成了商討如何對抗佛門的大會。

    演變到最後,甚至還沒贏,這邊就已經開始在爭吵怎麼瓜分氣運。

    .......

    與此同時,皇都,大晉學宮。

    蘇長歌一詞作罷。

    在場眾人都沉浸在美好月色和對親人的思念當中,良久才回過神來。

    “蘇聖這首佇興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調論也。”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此句意境之深遠,道盡眾生對親人的美好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