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帥辛普森 作品

第七十八章:本官給你一個重新組織罪名的機會

    不過他也沒太過失望,在他看來,陛下至少沒包庇蘇長歌的罪行,還是決定召集群臣議罪,如此他的目的就達成了。

    而與此同時。

    蘇長歌這邊卻是熱鬧非凡。

    太學院和刑部相距甚遠。

    但蘇長歌並沒有選擇搭乘馬車,而是帶著上百名學子一步一步走過去。

    他這麼做,當然不是為了拖延時間。

    等弟子趙恆去救自己。

    任何問題,必然都包含矛盾。

    就比如說這次的事情。

    不在於誰對誰錯,而在於他打的那個人是蠻夷王族。

    老皇帝為了給蠻夷一個交待。

    必然會懲罰自己。

    這其中的矛盾就是自己在老皇帝心中的重量,遠不如安撫蠻夷王族。

    或者換句話,懲罰自己所帶來的影響,沒有蠻夷王族帶來的影響大,兩害相權取其輕,懲罰自己對皇帝最有利。

    正因如此。

    蘇長歌要解決這次的事情。

    就必須增加自己在皇帝心中的重量,或者加大懲罰自己帶來的影響。

    心中如此想著。

    蘇長歌身後不時傳來憤慨的聲音。

    “蠻夷欺我晉人還有理了?”

    “蘇狀元仗義出手,他沒有錯!”

    “一群助紂為虐,吃裡扒外的雜種,也配稱為讀書人?”

    “啊呸!”

    “他們就是被蘇狀元打死也活該!”

    “蘇狀元不畏權勢,剛毅正直,為學生出頭懲治蠻夷,這怎麼能算違法!”

    蘇長歌身後,一道又一道聲音響起。

    離開太學院後的一路上。

    百姓們看到蘇長歌這支上百人的隊伍。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紛紛忍不住跑過來詢問發生什麼事。

    而當百姓從學子嘴裡得知事情的前因後果,以及看到文世傑臉上被真璉伽毆打的傷痕後,頓時氣急,一同加入隊伍當中。

    直到現在為止。

    大概已經聚集了上萬人。

    其中雖然有湊熱鬧的,但更多的是發自真心的為蘇長歌鳴不平。

    或許百姓們沒讀過幾本書。

    可這並不代表他們就不辨是非、他們的心中就沒有正義感。

    恰恰相反。

    百姓們往往是正義感最強的群體。

    因為他們不需要權衡利弊,不需要想那麼多,所以做出來的判斷更純粹。

    就比如現在。

    在百姓們樸素的認知當中。

    蠻夷是外敵,晉人是同胞,現在外敵欺負同胞,還要責罰同胞?

    這算哪門子的道理?

    也正是這樣,為蘇長歌鳴不平的百姓越來越多,隊伍也越來越長。

    而這便是蘇長歌的武器。

    民心。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即便是皇權,也要顧及百姓的想法,否則民怨四起,動輒天下傾覆。

    就算皇帝手中的士卒再多,也沒辦法與百姓對抗,最多隻能強行鎮壓一時,想安穩的做好天下,還得順從民心來做事。

    蘇長歌此次之所以自願入局。

    就是為了藉此事激起民憤,

    趁機博取人心。

    這並非什麼不好意思的事情。

    民心用之正則正。

    蘇長歌不認為自己是道德完人,但也自認比那些腐儒和權貴要好。

    同時,他將來要做的事。

    少不了民心的支持。

    至於說皇帝猜忌,只要他沒有損害到皇帝的利益和權威。

    而且還頂著個忠臣的頭銜在。

    皇帝最多隻是忌憚,而不會貿然對他下手,因為承擔的風險太大。

    就如此,隨著時間的流逝。

    當蘇長歌來到刑部時。

    他的身後已經跟了數萬人,這些都是自發前來的百姓。

    刑部門口的守衛幾時見過這陣仗。

    一時之間愣在在原地。

    “這位兄臺,勞煩通傳李侍郎,就說狀元蘇長歌前來自首。”

    蘇長歌走上前說道。

    聽到這番話。

    守衛回過神來,瞥了眼百姓,然後又看向蘇長歌,目光中充滿怪異之色。

    你這是來自首?

    他這輩子何止是沒見過,簡直連聽都沒聽過有誰自首背後跟著數萬百姓!

    如此想著。

    守衛卻不敢怠慢。

    急匆匆的按照吩咐跑進刑部府衙內喊人。

    很快,蘇長歌並未等太久。

    就見一縷長髯的刑部侍郎李常順跑了出來,一臉驚疑的問道。

    “蘇狀元,你這是搞那出啊?”

    李常順開口。

    望著面前這數萬百姓,他不由乾嚥一口口水,頓覺壓力如山。

    “滋事鬥毆,前來自首。”

    蘇長歌出聲回答道。

    聽到這番話,李常順一臉懵逼。

    啥?滋事鬥毆?

    你背後跟著數萬名百姓,你告訴我你這是與人滋事鬥毆?

    求你了。

    本官給你一個重新組織罪名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