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帥辛普森 作品

第五十三章:三司會審,百官旁聽

    “不僅如此,為了防止農戶家人報復,洩漏自己蹤跡,年輕人還斬草除根,殺了農戶的妻子和一對兒女。”

    “最終,年輕人逃過官兵追捕。”

    “興兵起勢,討伐權相。”

    “與天下諸侯交鋒,過程中不乏屠城、掘墓、人肉充當軍糧之舉。”

    “但其最終定鼎中原,開創王朝基業,使境內太平。”

    “你覺得這年輕人如何?”

    蘇長歌開口問道。

    慕子清聽完,低頭沉吟一會後,說出自己的看法。

    “農戶好心收留,但年輕人多疑,為自保殺農戶一家,此舉忘恩負義。”

    “屠城、掘墓、食人肉更是大錯特錯。”

    “但年輕人保境內百姓太平。”

    “此為大善。”

    “因此,這年輕人有大惡,但亦有大善,子清難言其對錯。”

    慕子清將心中感受如實說道。

    聽到這話,蘇長歌點點頭,對她的答案很滿意。

    若是換做那些腐儒,肯定早就跳出來責罵,以道德仁義去批判罪過,但慕子清知道其中還有大善,這點屬實難得。

    隨即,蘇長歌出聲說道。

    “何謂對錯?”

    “彼之英雄,吾之仇寇。”

    “蠻夷貪圖我大晉土地,對他們沒錯,對我們便是大錯大惡。”

    “正因如此,對錯往往在於立場。”

    “道德仁義是一種立場。”

    “維護自身利益也是一種立場。”

    “保護境內百姓,意圖終結亂世,開天下之太平,依舊是立場。”

    “你提議要殺錦衣衛千戶,便是站在維護自身利益的立場,但人為何要修道德、定法度,便是在看待問題、為人處世上不能僅以個人立場來衡量對錯。”

    “李渡心懷不軌,蓄意報復。”

    “不只是你,站在我的個人立場上,李渡也該殺,以絕後患。”

    “但若是動手,就違背朝廷法度。”

    “壞了心中道德。”

    “殺他就成了錯。”

    “正因如此,我才提議將他交給陛下處置。”

    “陛下即便殺他,也會調查其罪證,若是其罪可誅,有法可依,那便殺了,若是其罪可恕,那不殺也在法理之中。”

    “如此。”

    “既保全了自身,又不壞法理。”

    蘇長歌開口,將整件事掰開了揉碎了講給慕子清聽。

    慕子清是弟子中最聰慧的。

    也是行事最果斷的。

    她行事若是能走正道,持正念,對天下百姓都是件好事。

    “學生懂了夫子的意思。”

    聽完,慕子清若有所悟的說道:“站在個人立場,對錯是相對的。”

    “法理和道德,是以大多數人的立場,約束並防止個人對錯立場凌駕於他人之上,實現大多數人立場上的公正。”

    “夫子是希望我能修道德,守法度,不單以自己的立場來衡量他人。”

    “並且做事要站在大多數人立場上。”

    隨著聲音落下。

    慕子清的眼神閃爍光亮。

    而蘇長歌也沒想到。

    自己一番話。

    她竟然能想到這麼深的層次,就差沒把主觀立場、客觀立場給說出來。

    不過慕子清有這樣的認識也好。

    站在法度、道德內的殺伐決斷,才是人間正道。

    而他故事中的年輕人,功績沒辦法磨滅,但殺無辜之人保全自己,和洩憤屠城的事蘇長歌卻無法認可是對的。

    蘇長歌所堅持的道理很簡單。

    法理是行為的底線,道德是個人的準則。

    而法理和道德的制定標準。

    不是以維護某人利益,或者某個小群體利益為準。

    應該像某個偉人說過的那樣,站在維護天下百姓利益的立場上。

    比如說有個權貴為了私利,殺了一個普通百姓,即便是皇帝降旨寬恕,那在蘇長歌看來,也違背了法理,要依法處置,沒什麼好說的。

    還有三綱五常等道德觀念。

    若是道德準則,損害了天下百姓大多數人的利益,那就要廢除。

    當然,這些話還得槍桿子硬,有自保之力再說出來。

    一旁,慕子清看著蘇長歌側臉。

    美眸中露出幾分佩服。

    夫子對法理、道德的見解和認識,已然不亞於古之聖賢。

    這讓她很好奇,夫子的腦海中為什麼會有如此多從未聽過的新詞?

    隨後,就在慕子清想要發問時。

    突兀間。

    一陣敲門聲傳入耳中,

    “蘇狀元,還請你準備一下。”

    “陛下降旨。”

    “兩個時辰後,刑部大堂內三司會審,陛下、太子聽審,百官旁聽。”

    李常順的聲音在門外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