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魚的命運 作品

第1089章 大明才是人類的燈塔 (第二更,求訂閱)

即便是戰爭的陰雲也無法阻止大明對世人的吸引力。





大明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體面的工作、不菲的收入、現代的生活方式。





在某程度上來說,通過《生活》雜誌十幾年如一日的不斷宣傳,以及那些受帝國控制親明報社的宣揚,大明早就在全世界成形成了整個固定的印象。





提到大明的時候,人們首先想到是什麼?





當然是現代的、舒適的生活方式,光線良好的房間、整潔的廚房、帶有淋浴衛生間的公寓如此種種,甚至就連同大明的空氣都是香的——在大明的城市中,壓根就見不到歐洲各國城市中遍地的馬糞以及骯髒的垃圾。





大明汽車早就取代了馬車,在這裡人人都有汽車……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實上,對於絕大多數大明人來說,汽車仍然是需要兩年收入才能購買的奢侈品。





《生活》畫報所展示的生活,不遠只是生活最好的一面而已。





換成二十世紀的流行詞——就是宣傳。當然了,這個宣傳絕對不是建立在那種什麼「全國各地保**」犧牲絕大多數普通人生活的基礎上,而是將普通人的生活適當的美化一下。





比如說,在介紹大明的工人生活時,絕對不會說對象是熟練技工,不是普通工人。在介紹他的漂亮整潔的房子時,當然也不會提及公寓是長租的。





不過,這並不妨礙大明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世界,而且所展示的那些美好的生活裡所有的東西,都是大明人生活中想擁有的,全都是現代化生活用具、娛樂設施、以此來展示從側面反應了大明的優越。





宣傳的力量,有時候,真的很奇妙,正是通過這樣的宣傳,大明成功把這個古老的國名和現代與富足、文明與科學劃上了等號。





而且那些不遠萬里來到這裡的人們,也會在他們的書信中,他們的傳記中證明著這一切,畢竟,他們所享受到的生活與畫報中的描述是大同小異的。





為什麼會如此?





因為那些來自歐洲的移民們,本身就是作為人才引進大明的,他們的知識原本就能讓他們過上這樣的日子,只不過在歐美可能需要一點時間或者競爭更多,而大明只是讓這個時間稍稍提前一些,或者給他們更多的機會。





「嘟……」





郵輪的汽笛聲在哈德遜河口響起了,郵輪上等艙甲板上的布朗夫妻,看著遠處的曼哈頓時,沒有絲毫的留戀。





美國雖美,但並沒有什麼值得留戀的地方,對於布朗夫妻來說,他們移民到新大陸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有更好的選擇,自然選擇更好了。





其實,在船上不僅有布朗這樣的工程師,還有不少學者,他們都有各種各樣的理由離開這片土地。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之所以離開這裡,是因為在地球的另一端有更好的選擇,就像他們自己或者他們的祖先離開歐洲大陸來到美國一樣。





他們所追求的也就僅僅只是更好的生活而已。其實很多時候人們的要求並不高,不是非要升官發財。也不是非要飛黃騰達,他們所渴望的僅僅只是有一份體面的工作,豐厚的收入,一處可以居住的房子,當然還有公平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