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書航海 作品

第85章社會輿情

    若是處理不好,別說一個小小的第五正了,就算是他這個局長也得跟著挨處分!

    “以安置傷員為第一優先,至於那些搶報道的記者,就別讓他們進來破壞第一現場了。

    新聞發佈會都在既定的組織流程之內,讓他們在此之前不要發一些危言聳聽的博眼球文章。”

    郎青山這兩句話說得就非常的有水平,其本質意思就是想讓錢浩偉壓一壓新聞輿論的強度,但給出的理由卻是保護現場和維持新聞的真實性。

    只要新聞媒體方面不過分的渲染,那麼來自於社會各界的壓力就會小很多,對於這件事情的後續處理,警局方面也會從容很多。

    若是任由輿論無限的發酵,社會各界的輿論洶湧澎湃,傷亡者的家屬也在媒體的慫恿下哭天喊地的讓政府主持公道,那麼這樣的各方壓力,必然會讓警局承受不可言狀的巨大壓力。

    若是市政府承受不住這樣的壓力,命令警侷限期破案,那麼這件事情就變得十分的微妙了。

    先不說第五正有沒有能力限期破案,就算最終省廳那邊也被徹底的驚動了,調派下來更為強悍的刑偵力量過來協助辦理此案,那又能怎麼樣呢?

    頂多就是人多一點,受重視的程度更高一點,將這個自爆現場的每一個可疑人員查得更加的通透一點。

    對於這種突發的社會暴恐案件,若是不能夠在限期內破案,那麼必然會導致l市市局承受莫大的壓力和恥辱。

    只有讓新聞媒體不至於太過於瘋狂,分步的安撫受害者的家屬成員,讓受害者的感性情緒與辦案過程之中的理性思維徹底的分開,才是最好的一種結果。

    在外松內嚴形勢之下,本案的後續偵破也會顯得更加的從容、穩健一些。

    案情都是靠真功夫一步步的磨出來的,限期破案的壓力,在面對奇案、怪案的時候,往往只會起到反效果。

    查案、破案的都是活生生的人,是人都有生理極限,若是被壓力給反噬了,必然只會迎來一個慘淡收尾的恥辱結局。

    當然了,這些都是理想的情況,就算官方有意的在緩解社會輿論的發酵程度,但是像爆恐案件這樣的重大社會安全事件,其所導致的社會反響能力必然是極大的。

    官方可以部分壓制媒體的報道強度,但是看報道的普通群眾到底會產生怎樣的激烈反應,這是誰也不能預知的。

    更何況,若是在受害者的家屬之中出現一些性格比較極端的人員,自己主動聯繫媒體將事情給鬧得沸沸揚揚,這也是任何人都不可預知的。

    最為惡劣的一種情況,就是有一些喜歡吃人血饅頭的不軌團體,他們若是趁亂而來,主動的引導輿論走向暴動,這也是需要積極防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