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關鈦金 作品

第三十章 明朝春節若干事

    (暴雪將至...我算是一身輕鬆了,還有四天過年了...大家先看看明朝春節吧,很有意思!)

    趙路等人吃完午飯之後就走了,他們回家也有各自的事情,畢竟馬上就要過年了,送走了趙路等人之後,朱朗家也開始為三天後的過年做起了準備。

    嚴老倔和嚴世花現在也是朱家人了,所以他們也開始投入到為過年做準備了。

    明朝初期呀...朱元璋那是個工作狂,但是即使是這樣,大明的官員每年還是有18天假期,元旦5日,冬至3日,元宵節10日。

    後來又增加了月假3天,加上原來的18天,每年休假有50天。

    並且根據一些明朝的史料記載,明朝的春節十分的豐富,當然了,那個時候,明朝不叫春節,除夕之後,正月初一開始,那就是正旦節,自年前臘月廿四祭灶之後,宮眷、內臣就開始穿葫蘆景補子和蟒衣。

    各家都蒸點心,儲備肉類,以備春節期間一二十日之費。

    三十日也就是除夕那天的歲暮,就開始互相拜祝,稱為“辭舊歲”。大飲大嚼,鼓樂喧囂,以示慶賀。門旁值桃符板、將軍炭,貼門神,室內懸掛福神、鬼判、鍾馗等畫。

    床上懸掛金銀八寶、西番經輪,或編結黃錢如龍。櫓楹插芝麻稈,院中焚柏枝柴,稱為“(火育)歲”。

    從歲暮、正旦開始,都頭戴“鬧蛾”.用烏金紙裁成,畫上顏色裝就。或用草蟲、蝴蝶簪於頭,以應節日之景。有些則戴小葫蘆,其大僅如豌豆,稱為“草裡金”,二枚值銀二三兩不等。

    正月初一五更起,焚香放紙炮,將門栓或木槓在院子地上拋擲三次,稱為“跌幹金”。飲椒柏酒,吃水點心,其實就是扁食,既現在的餃子。

    在餃子裡偷偷包上銀錢一二,得之者以卜一年之吉。這一天互相拜祝,稱為“賀新年”。

    當然了,應天也就是南京還有更大的集會,山燈會,就是每年元宵佳節時,大明皇家在宮城裡搭成的巨型花燈煙火景觀。

    因其形狀似鰲,因此名為“鰲山燈會”。

    不過,遺憾的是,這個“鰲山燈會”要從永樂七年元宵節起,這個盛大燈會才會高調開放...“聽臣民赴午門觀鰲山三日”,君臣同樂的意義十分重大,堪稱明朝版的“春晚”。

    現在是洪武五年,所以一般的百姓是別想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