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綠蘿裙 作品

第377章 獻俘禮

 很懂禮數,很知分寸,讓程丹若想起了顧太太。

 這些家族即便一代兩代無人當官,可積累下的底蘊卻很足,培養出的女兒媳婦都很不錯。

 多好的工具人啊。

 “豪門大戶又打不完,能用就用吧。”她翻翻名單,“籌了三千多兩,你什麼時候撫卹?我提前寫帖子叫他們派人去。”

 謝玄英道:“三日後吧,名單還在整理。”

 “好。”程丹若問,“忙完這些,你打算做什麼?”

 “先把寨堡的事情解決了。”謝玄英沉吟,“我打算親自去邊疆看看,如果都糜爛廢弛,乾脆全廢了,改建為哨所。”

 “哨所?”

 “讓苗人領寨堡,我們也不能做瞎子聾子,總得放一雙眼睛,且如你說的,若是苗人首領不好,咱們也有數。”謝玄英解釋道,“哨所在邊牆巡邏,不長期駐防屯田,應該能減少一些苗漢衝突。”

 程丹若聽明白了:“朝廷能同意嗎?”

 “既然讓我做,想來是準了。”謝玄英說,“打一回,百萬軍費沒了,屯田什麼時候才能掙回來?不如讓土司自治省事。”

 程丹若道:“這樣也好。”

 苗人部族的內部矛盾,就該讓他們自己解決,大夏老摻和進去,很容易被土司轉嫁仇恨。

 百姓和百姓之間,能有什麼深仇大恨?

 “我看這樣,領寨堡的苗寨,送兩個孩子過來讀書。”程丹若建議,“這樣朝廷的面子也有了。”

 謝玄英想想,嘆道:“慢慢來吧。照理說,土司是該去國子監唸書的,可這麼多年,有幾個去的?”

 “京城太遠了,還是在貴州本地好,離得近,興許好些。”程丹若道,“不過也不急,這會兒就算肯來,咱們也沒老師。”

 “你真想做,不如寫信給老師,問問是否有合適的人選。”謝玄英出主意,“學問過得去就好,心存教化之心最要緊。”

 這是個好辦法,她默默記下了。

 兩人又交流了下各自的工作,方才洗漱休息。

 *

 獻俘禮源自春秋,最開始是周天子的活兒,等到了後世,各朝各代都有自己的演化,有的獻俘太廟,有的獻俘闕下,各有各的說法。

 大夏的規章制度是在午門獻俘,但一直沒怎麼施行過,少數幾次獻俘,都是低調行事,大概和沒俘虜過重量級的人物也有關係。

 一兩個雜兵賊首,搞那麼大的排場,上至皇帝首輔,下至百官都要出席,累不累啊?

 這次亦然。

 區區土司叛亂,皇帝興致一般,令禮部“隨宜行事”。

 但這種“你看著辦”通常都是最難辦的,禮部上下加班了幾天,才拿出可行的方案——在午門辦,以顯□□威嚴,但縮減流程,不要搞太誇張。

 換言之,要給國家找回點面子,就是別太費錢了。

 蔡尚書比許尚書摳門得多,不樂意批太多經費。

 於是,午門奏樂,旗衛隊擺出威儀赫赫的儀仗,吶喊聲傳出數里,外頭全是圍觀看熱鬧的百姓。

 馮少俊、梁太監、魯御史三人相繼出現,帶領著身穿囚服的俘虜們,穿過大街來到午門。

 曹尚書宣讀奏令,大致就是斥責蠻夷多麼不懂事,犯下了多麼可怕的罪行,簡直無可饒恕。

 馮少俊的眼睛被陽光刺得淚流不止,只能一直低頭避光。

 好在奏令不長,很快,石太監出來宣讀皇帝的旨意,將叛首黑勞、白伽的屍骨挫骨揚灰,其餘俘虜為顯天子恩德,特赦免死,流放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