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小秀才 作品

第二百四十七章第二輪比試:畫!

    既然如此,那就需要一種更加簡短的比賽形勢。

    燕夫人說完,幾位百味閣的小二,抬著一幅裱好的畫作,就到了臺上。

    畫作很大,大概有十幾平尺,在畫中,也算巨幅畫作了。

    儘管趙小甲不懂畫,但是一眼看過去,也能感受到畫作的宏偉。

    趙小甲只能感覺到好,但是具體怎麼好,趙小甲確實說不出來的,這就是不懂畫的人,只覺得畫得好。

    懂畫的人,才知道好畫好在哪裡!

    “眾位看到的這幅畫,就是咱們南國大畫家齊石,齊老爺子晚年的遺作,眾所周知,齊老爺子是咱們南國的山水畫大家,他老人家的畫,現在在南國更是千金難求!

    大家看,這幅畫此處留有一片空白,原本此處應該是有題跋的,但是齊老爺子一直沒有合適的題跋,所以這裡就一直空著了!

    這也成了齊老爺子晚年的遺憾!

    前幾年,因緣際會,這幅畫流轉到了奴家手中,我一直珍藏至今!

    今日拿出來,就是想為此畫,補上題跋,詩詞皆可!

    此畫也也將作為第二輪的題目,眾人可依據此畫,做一首詩或者詞,眾位裁判將會選出坐的最好的十人進入下一輪,我也將會選出最好的那一首,作為此詩的題跋,讓這幅畫完成!

    而此畫,也將作為獎勵,給獲得選中題跋的那一位才子!”

    在南國,書畫不分家,一幅畫畫完,畫家都會為自己的大作,配上一個合適的題跋。

    要麼是一首詩,要麼是一首詞,要麼是畫家自己作,要麼是請人提!

    總之畫有了書,才算完整。

    燕夫人拿出來的這幅畫,只有畫,沒有題跋,確實如她所說,這是一個遺憾。

    “此畫確實是齊石老人的畫作無疑!”

    見到有齊石畫作出現,幾位裁判也坐不住。

    紛紛來到臺上欣賞起來,經過幾人的認真判斷,燕夫人拿出來的這幅畫,確實是齊石老人的真跡。

    蔡祭酒更是當場點評道:“眾所周知,齊石老人擅長畫山水,但是眾位或許不知道,他老人家的花鳥也是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