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人與貓 作品

第637章 感官剝離實驗

    感官剝離實驗,又稱感覺剝奪實驗。就是奪去有機體的感覺能力而進行研究的方法。

    對人類來說,感覺剝奪是暫時讓被試的某些或全部感覺能力處於無能為力的狀態,把人放在一個沒有任何外部刺激的環境中進行研究,從而探索其生理心理變化的方法。

    感覺剝奪實驗研究有不同的類型。

    從內容上看,有視覺、聽覺、膚覺剝奪;從方法上看,有簡單的部分感覺剝奪,也有嚴格意義上的感覺剝奪;從對象上看,有動物的和人類的感覺剝奪之分。

    在感覺剝奪的實驗設計上,一般有三種,即限在床上的、面具式的以及懸掛在水中的大槽裡的感覺剝奪。

    無論哪種類型,其剝奪感覺的途徑都是多種多樣的。以動物的視覺剝奪為例,通過縫合眼瞼、使用不透明或半透明的障目鏡、或在黑暗中養育等都可以減少或完全剝奪其視覺。

    首例感覺剝奪實驗——麥克吉爾實驗,是在1954年。

    心理學家貝克斯頓、赫倫和斯科特等,在付給學生被試每天20美元的報酬後,讓他們在缺乏刺激的環境中逗留。

    實驗好象是非常愉快的。具體地說,就是在沒有圖形視覺,被試須戴上特製的半透明的塑料眼鏡,限制觸覺,手和臂上都套有紙板做的手套和袖頭,和聽覺,實驗在一個隔音室裡進行,用空氣調節器的單調嗡嗡聲代替其聽覺,的環境中靜靜地躺在舒適的帆布床上。

    開始階段,許多被試都是大睡特睡,或者考慮其學期論文。

    然而,兩三天後,他們便決意要逃脫這單調乏味的環境。

    實驗的結果顯示:感到無聊和焦躁不安是最起碼的反應。

    在實驗過後的幾天裡,被試者注意力渙散,思維受到干擾,不能進行明晰的思考,智力測驗的成績不理想。另外,生理上也發生明顯的變化。

    通過對腦電波的分析,證明被試的全部活動嚴重失調,有的被試甚至出現了幻覺。

    赫布認為,有機體的心理的形成,完全依賴於其所處環境。

    “心理在它變得有能力進行新構成的反應以前基本上是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