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486章 第 486 章

 幾日忙碌下來,王守文才總算是有空帶著昔娘在廣州城到處遛彎,爭取趁著自己還沒開始出去巡考多陪陪昔娘。

 至於吃吃喝喝什麼的,只是順帶的罷了!

 為了能吃到地道的廣東美食,王守文還找底下的土著認真學習嶺南話,同時還掏錢裁了幾套符合當地審美潮流的便服,爭取不被人當北方佬忽悠。

 眾所周知,對廣東人來說廣東以北全是北方,他這個出生在京師的浙江人更是北方佬中的北方佬!

 王守文從小愛與天南海北的人打交道,各地的方言都能來上幾句(比如“好吃嗎”“怎麼吃法”“多少錢”“讓我嚐嚐”等關鍵語句)。

 哪怕廣東話不怎麼好學,他還是認認真真地學了不少常用語。

 沒過幾天,王守文每天出門就開始跟人“一陣食咩吖(等下吃啥)”“晏晝食咩吖(中午吃啥)”“今晚食咩吖(晚上吃啥)”地打招呼。

 不僅同行的昔娘聽得滿腦子都是“咩吖”,他那現學現賣且南北混合的古怪廣東話也獲得了當地人的評價:難頂(受不了)。

 王守文是一點都不會不好意思的,要是因為說不標準就不敢開口,那可能一輩子掌握不了任何新語言。

 交流的第一步,就是先把嘴巴張開!

 在王守文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周圍不少店家和攤販都認得他了,附近一些熱愛出門遛彎的居民也樂於陪他練練口語,順便聽他講講外頭的事兒。

 得知王守文才二十出頭就已經去過那麼多地方,不少人都佩服不已。

 除卻商人以及赴京趕考的讀書人以外,很多人從出生到死其實都紮根故土,鮮少離鄉背井。

 那些不得不流落到別處的人被稱為“流民”,廣東對這類人的稱呼就更不客氣了,往往會稱之為“流賊”。

 沒田沒地又沒有親友可投靠,流民可不就只能為寇為賊嗎?

 除了當代“流賊”,還有因為歷史淵源從湖廣遷移過來的就是“猺賊”,從廣西招攬過來對抗猺賊的就是“獞賊”。

 過去幾十年間,這幾種“賊”互毆的記錄數不勝數,攻劫廣東城池的記錄也不下三十次。

 普通人哪裡敢隨隨便便出去?

 光是廣東境內就這麼不好走,像王守文這樣動不動就一兩千裡地跑得多不容易!

 王守文笑道:“我都是乘官船走官道,出行沒遇上什麼亂子,算不得有多了不起。”

 要說了不起,那還是得看他哥,他哥可是專門往不安穩的地方跑,堅決不走平安路!

 比較令王守文歡喜的是,這幾年朝廷把海師訓練出來了,逐漸開了海禁。廣州這邊肉眼可見地熱鬧起來了,不少海商都匯聚在廣州城中歇腳。

 王守文興沖沖跑去找他們淘貨,可惜並沒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紅薯橡膠樹之類的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

 這也是顯而易見的事,東南亞的人也不是傻子,他們若是拿到了高產糧種肯定不會賣給外國人。

 王守文便給海商們畫了幾幅畫,說是自己很喜歡西洋人那邊的幾種觀賞花卉,想蒐羅回去獻給太子,要是大夥遇上了記得幫忙引進。

 假如真的引進成功了,以後東宮絕對會記他們一份功勞!

 看看這紅薯,花多像一朵朵大喇叭,一看就叫人想起王磐那首《朝天子·詠喇叭》,極具警示意義。

 那葉子綠油油地長上一畦,再綴上幾朵大喇叭花,好看,特別好看,適合種到東宮去!

 還有這西紅柿,紅通通地結上一樹,多麼喜慶對不?家裡擺上一盆,整個人都舒坦了。

 還有這橡膠樹多好看啊,聽說還會流出雪白的乳汁,令人一看到它就會想起家中的慈母。

 他前段時間去瓊州府走了一圈,覺得那邊太空曠了,很適合移栽一批這種極有意義的樹過去栽種,好叫瓊州百姓知道朝廷沒有忘記他們,如同母親不會忘記自己的孩子!

 也不必特意去搜尋,只要出海時幫忙留意一下就可以了。

 王守文這身份親自開了口,只要不是過分要求眾人自然都欣然答應,不過私下交流時還是忍不住感慨起來:書讀得多就是好,連海外有什麼新鮮觀賞植物都瞭解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