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系之狼 作品

第618章 故人相見

隨著各項制度的執行,大漢的戶口迎來爆發性的增長,眼看就朝著三千萬的關卡開始了衝刺。

糧食的產出怎麼都跟不上百姓的增長,各地已經存在著餓死的情況,儘管劉長再三擴大了福利機構,各地都有存糧可以救濟…但是也救濟不完。

在群臣的眼裡,這已經是前無古人的盛世了,廟堂都能應對任何突發災情,整個天下的百姓基本都能吃個半飽,每天都能吃點東西,這還有什麼不知足的呢?

可劉長自然不這麼想,他不但要百姓吃飯,還要讓他們吃肉!

在耕作陷入僵局的時候,劉長就打起了畜牧業的主意。

匈奴當初幾次被打倒,卻都能迅速崛起,就是因為他們高度發展的畜牧業,畜牧不像農耕,其實上,一個八九歲的孩子都能放一群羊,一群牛…雖然也要付出不少的精力,可比農耕的精打細做來說要簡單很

多,而且匈奴已經敗退,在北方留下了大量的草原,在這裡開墾耕作,可能要耗費二三十年的時日,但是要是在這裡畜牧…那可就不同了。

唐國這些年裡一直都在外出拉攏草原各部,也在不斷的修建城池,完成對草原的擴張。

劉長想要更進一步,將匈奴留下的勢力範圍全數吞併,修建幾個龐大的畜牧區,以城池為中心,徹底控制這片擁有著無數資源的草原。

他特意將太僕叫來,就是為了這件事。

而太僕就有些為難了。

開發草原,談何容易啊。

這玩意比開發南國還要艱難…還容易引發一些矛盾。

聽著太僕的勸諫,劉長有些生氣,「難道朕千辛萬苦的擊敗匈奴人,就是為了讓其他那些部族取得利益嗎?匈奴人敗給了朕,那他的地盤也應該是朕的!難道朕還能為他人前驅嗎?這片草原,必須要是朕的!此刻沒有冒頓那樣的君王,若是大漢放棄治理草原,那總有一天,會出現另外一個冒頓,再次活躍在草原上,開始四處劫掠」

太僕有些遲疑,「想要辦成這件事,那就不能依賴一個唐國,這需要北庭國,隴西郡,唐國,代國,燕國一同發力…陛下若是真的想要治理草原,發展大漢的畜牧,那最好還是派遣一位得力之臣,親自前往邊塞,考察當地的情況,詢問當地的官員,調查清楚之後,才能耗費大量的國力來進行這件事…不過,群臣大概都是不會答應的,還請您認真考慮。」

「得力之臣啊…那我就知道該派誰過去了…」

劉長眯起了雙眼。

從長安過河內或者河東都能到達唐國,甚至能直接趕到北地。

唐國在這些年裡沒有了當初飛速發展的模樣,不過這也很正常,治理國家,前期所能取得的突破總是最大的,如今的唐國,就是迎來了平穩發展的時期,這裡大概是大漢最為特殊的地方,胡漢雜居,既能看到遠處驅趕著牲畜的牧民,又能看到道路邊上的耕地,牧民大聲的呵斥著牲畜,免得他們走進耕地裡。

張不疑走下了馬車,平靜的看著周圍。

這是一處小縣城,平靜卻寬敞。

道路極為寬敞,往來的人並不多,城池不算熱鬧,但是帶著別樣的異域風格。

官吏有些不明白張不疑為什麼要在這裡下車。

這裡根本就不是此行的目的地,他們是要去朔方那邊的,這裡距離長安都不是很遠,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縣城而已。

但是,他們也沒有膽量來質問這位當朝國相。

當地的縣令得知當朝左相來到此處,那是嚇得連滾帶爬的前來拜見,他本來還準備要讓全城的百姓一同來迎接的,可被張不疑所拒絕了,張不疑步行走在這片縣城裡,左右張望,興致勃勃的模樣。

縣令跟在他的身邊,臉上堆滿了笑容。

「未曾想到,張相居然能來到我們的縣城,這實在是讓我們激動不已…這是全城人的幸事…我一定會讓人將這件事記錄下來,記載在我們的縣史冊內…城內的良家得知您前來巡察民情,都格外的激動,他們提議要在城內為您修建石碑,來記載您的功德…」

本來一直都不曾搭理縣令的張不疑忽然停了下來,罵道:「我不過是輔佐君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這算什麼功德呢?若是要立石碑,那也該是歌頌陛下的!當今聖天子在世,天下大治,難道他的功勞不值得歌頌嗎?!」

就在張不疑質問的時候,遠處忽然有人叫道。

「張不疑!!你個反賊!你想要做什麼?!」張不疑本能性的回答道:「你不要誤會,我只是覺得…」

張不疑忽然停下來,抬起頭眺望,他看到了遠處的一個扛著

鋤頭的老頭,那老頭放下了鋤頭,哈哈大笑。

張不疑同樣也笑了起來。

縣令卻嚇得頭皮發麻。

ps:各位大父,月底了,求個票啊…這一年也要結束了,當真是大起大落的一年,好在我都抗住了,但願新的一年,我的家人和我的讀者們身體健康,所有的不愉快和不開心都留在這一年,所有最美好的都在下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