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系之狼 作品

第437章 老師

    "陛下....臣有奏."此刻,一人站出來,打破了群臣的喧譁.

    劉長低著頭看去,站出來的人正是張********,您有什麼辦法?"

    "群臣所說的這些問題,還有陛下如今所說的問題,其實都是因為國相...周相年事已高,身體不好,故而耽誤了很多的事情,臣請陛下允許周相辭去國相之位,讓他安心養身體."

    劉長目瞪口呆,罷免周昌??

    "老師啊,您說的倒是容易,可罷免了他,誰可以來接手他的位置呢?"

    "臣可以."一時間,殿內靜悄悄的.

    群臣都是愕然的看著張蒼,不敢相信自己現在所聽到的話,什麼??張蒼居然主動要求擔任國相??

    劉長同樣如此,他實在是太瞭解自己這位老師了.

    尋常廟堂裡有什麼事,他躲都來不及呢,這怎麼還主動要往自己身上攬事?

    "老師..您這是..."

    劉長緩了會,才以商量的口吻詢問道:"那就以您為相??""多謝陛下."張蒼行禮拜見,這才轉身看向了群臣.

    "首先就是今年之秋收...."

    "這件事,主要是因為劉敬啟程前往河西國的緣故,河西國有周相,倒也不必那麼著急,派人去將劉敬攔下來,讓他火速返回長安,即刻準備秋收,等到欒布前來,正式交接之後,再讓他前往."

    "馳道之事暫停,恐影響秋收之事."

    "各府之情況,諸君可以依次前來稟告...."

    張蒼站在了群臣之前,大臣們紛紛說起了自己所遇到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張蒼前不久才跟他們商談過,無論什麼事情,張蒼匆匆聽完了一遍,就能即刻做出批示,不慌不忙.

    "準備種子的事情尚且不必著急....我吃遍各地的稻米,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南越稻在吳國推廣之後,居然出現了兩熟的情況,其稻顆粒與南越稻不再相同,就如古人所說的,相同的作物在不同的地方能結出不同的果實...我詢問了很多當地的官吏,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所有這些出現兩熟情況的南越稻,都分佈在有吳國晚稻的地區上..."

    "或許,這不是因為生長的土地不同了,而是像戰馬那樣,匈奴人擅長給戰馬配種,趙國的書籍上就記載了這樣的知識,高大強壯的戰馬與不同的戰馬進行交配,能誕生出不同的後代...這就被稱為育種...那作物是否也存在這樣的情況呢?"

    "這件事,需要內史的官吏多上心,不要只是胡亂的挑選種子,要多進行測試,還要多前往地方考察!"

    張蒼的這些話,聽的內史的官吏們一愣一愣的.

    "民以食為天,陛下要開盛世,就必須要有充足的糧食,而這作物是其中的關鍵,不能只是通過開墾來達到這個目的,你們內史在這方面做的還不夠!"

    張蒼隨即又看向了張不疑.

    "你也是一樣....為了避免農戶流失,就要提升農戶轉籍的難度?你要搞明白為什麼農戶都想著要去轉其他戶籍了,你要做的是讓農戶們滿意自己的處境,而不是通過各種辦法來禁止他們轉籍,你為什麼不明白這個道理呢?"

    "如今的農戶,在稅賦徭役各方面,都是沒有什麼困難的,那他們為什麼還想要轉籍?為什麼他們的生活還是那麼的艱難呢?主要問題大概是因為耕作的勞累程度,廟堂可以給與他們耕地,可是耕地不會無故的長出糧食來,百姓們辛辛苦苦的耕耘,收穫的糧食只能餬口...要提升農業技術,想辦法減輕工作強度,教導正確的農業方法,還要提升土力...耕耘一畝良田和耕耘一畝惡土,這成果是不同的."

    "過去秦人以廄肥為農料,趙人用人矢,魏人用蠶矢,齊人用骨汁,豆箕,楚人用河泥,巴蜀以繰蛹汁...."

    "我聽聞,乾涸貧瘠的土地,運用河泥來澆灌,則是能使其變成良田..."

    "這還是你們內史的不力!"

    "至於不疑,你做的實在太粗糙,戶籍的事情,就需要運用大量的數,不能用聖人的道理."

    "稍後,我來教你秦國的戶籍管理之法."

    張蒼說的很快,劉長老實巴交的坐在上位,瞪圓了雙眼,認真的聽著老師來說.

    "要讓百姓們過上好日子,就是要提升糧食產量,要嘗試各種辦法來增加糧食產量,這並非是一個府單獨的事情,這需要多府共同配合,馮敬,你的行人軍沒有操練好,可你麾下的官吏還有吧,多派人前往各地,進行探索,不要去探索敵人的情況,要去探索當地的作物,觀察其產量,特性....."

    "陛下的盛世,不是一日所能成的,要逐殿去完成,這第一件事,就是要讓所有人都吃飽!一天三頓!!"

    "諸位,三十年內,定要讓天下百姓們都能吃上飯!!!"張蒼認真的說著.而群臣只是目瞪口呆,這廝來真的???他真的想要動手去為陛下締造那個不可能的盛世???

    ......."陛下,臣有些不明白....""你不明白什麼呢?""為什麼陛下那麼執著於要締造那盛世呢?"

    "哈哈哈,朕偷偷告訴你,你可不要告訴別人啊,朕在夢中,聽到那盛世之人啊,乃自稱為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