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疲 作品

第七百八十二章 漸進

雖然,當今聖上距離退養的最後期限,還有七八年的光景;但是在六十歲大壽之前,天子開始逐漸放手朝政,開始令儲君作為代表參與政務,乃至是授予監國和臨朝聽政,也是一種歷代以降的慣例了。

因此在不久之前,當今聖主以年事漸高、睏乏不濟,需要煉藥養身為由;頒旨以太子監國並在徽猷殿問政。以太子為核心的東宮上下,以及諸多親附在儲君身邊的內臣外官,都像是打雞血般振奮起來。

因此,在由太子代表天子,主持了開春的親耕禮和郊祭之後;這種內外朝野輿論上的趨向,就越發的明顯起來。甚至有傳聞說,當今聖上已經厭倦了政事;有意效法歷代幾位先帝故事,提前交班云云。

當然了,能夠被送到太子面前的奏文和表章;通常也分為幾大類。第一類就是天下各道府州縣,大小都督府、都護府的例報;也是數量最多最為巨繁的存在,還是經過通政司、政事堂、三司院的汰濾。

第二類,就是包括三省六部、九寺五監、內外十六衛,御史臺、京兆府等諸多在京各衙門的直遞,由左銀臺門的內謁者監進行收發;代表了大唐中樞的日常運作情況,以及外朝各方勢力、派系的分野。

第三類,則是殿中、宮臺、秘書內三省為代表,包括內外諸苑、行宮廄場、皇田工坊、諸市舶司、各地的宮市使等,在內的龐大內臣體系。以及日常宗室外戚、勳貴世族的覲見問候,年節賞賜的加恩。

第四類,才是由藩務院、宗藩院二元制衡之下,以一門三家為首的廣大海外諸侯藩屬,定期的朝貢(外朝)和獻納(大內)、(國家)通貿體系;這也是國朝除了田賦丁稅之外,最大的穩定財賦來源。

然而,這也是當下受命監國的太子殿下,需要有所保留的領域。因此,能夠被擺到他御案上的,只有天城王朝和六大公室之外,那些分屬宗室、外戚各支藩家;或是大徵拓後期委命的新藩、島侯之流。

同樣對監國太子有所保留的,或者說需要避嫌的;則是以大內的北衙六軍,外朝的樞密院、總章參事府為首的中外軍隊體系。這也是歷代的天子在退位太上皇之前,所必然保留到平穩交接的最後權柄。

因此在通常情況下;無論是樞密院還是參事府,會派專人加入監國的行在,以為定期通秉具體部門的動態和日常運作。宿衛宮禁的左右羽林、神武、龍武六軍;同樣會分派一部輪值監國配下作為過渡。

當然了,這從某種意義上說,既是確保和維護太子的地位,也是為了防止監國的太子,萬一為奸邪所惑一時想不開,或是受到小人的挑撥急於上位,因此走上父慈子孝的歧途;所提供的變相保險措施。

當然了,自從梁公主持的泰興改新,以及堯舜太后扶政六朝以降;就基本沒有發生過這種事情。或者說,在稍稍出現苗頭之際,就已經被扼殺於萌芽;因此保持了歷代天家,一個普遍相對體面的傳續。

顯然到了這一代,也不會有所意外的。只是,在這位監國太子的桌案上,又別設了一個小奩;用作專門收攏加急遞奏的突發意外事件和狀況,日常重大的軍國機要;以及太子特別關注的幾個特殊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