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疲 作品

第258章 終結


 而無論如何扶桑人都是外來的入侵者,佔據海東之地也不過數載光景;再加上大將軍府,並不能完全約束聯軍中那些藩兵,在地方上的燒殺擄掠之舉;在治理地方的根基和人心依附上先天不足。


 因此,才勉強在良州境內,以王京為核心的十多郡,維持了一個傀儡公室的小朝廷,以為間接統治和樹立一個長治久安的榜樣。說實話,這種幕後操控的間接模式,一度也吸引了不少公室舊屬。


 因為,相對於過往公室在王京,白衣會議上訂立的藩屬名分,扶桑人看起來能夠給予他們更多的,自治權柄和行事便利。然而,隨著北地行臺的步步緊逼,眼看扶桑人最後的體面都維持不住了。


 畢竟他們渡海而來不是為了做善事,所求的還是佔據海東之後各種各樣的利益。因此,當扶桑人在戰場上屢屢受挫,乃至出現了軍計困難之後;這種暫時相安無事的假象,也再也沒法維繫下去了。


 於是,他們開始撕破臉皮,窮索於地方上那些,已經降服和歸順的本地世臣、藩家;不吝於拷打催逼的手段,甚至抄掠對方的家門。乃至王京小朝廷的公室所屬也不能例外,被要求破財襄助軍資。


 而當他們哭訴於那位,往日裡幾乎淪為擺設的公室之主,希望扶桑人能夠稍加收斂。對方卻沒有任何的反應和理會,反倒是扶桑人充任的公室管領,出面安撫了一干眾人,信誓旦旦的要給個交代。


 然而回頭過來,就在也沒有任何的下文了。反倒是甄萱為首的公室將領,私下奉命帶兵上門,直接或是間接好好交流/警告了一番。因此在傳說北地行臺軍,已經收復了五小京之四——金海京之後。


 王京城內的諸多官宦豪族、門第人家,也暗自掀起了一波外逃避禍的風潮。但是這一次,扶桑人連表面的功夫都懶得做了。先是實行宵禁和戒嚴封閉諸門,再以捉拿北地奸細為由,大肆捉捕下獄。


 然而經過此事,甄萱也終於意識到,扶桑人在海東的統治,也許未必如他們所宣稱的那麼牢靠了。但是,事情到了這一步,他已經與扶桑人捆綁的太深了;作為榜樣的名聲也早已經被宣揚在外了。


 事實上,就算是扶桑人戰敗了,只要他們尚有餘力,也有退回本土修養的機會。但是對於甄萱為首被扶桑人,這些親善和附和扶桑的本地人士而言,就是不折不扣退無可退的噩夢與人間煉獄了。


 因此要說這世間最為痛恨,北地行臺以及那位公室世子的人物中,當屬甄萱這個本地人士了;為什麼當初她不能乖乖的就範,或是籍沒無名的死在山中呢?非要出來組建行臺稱據北地,徒多生事?


 就算是稱據北地,那也應該歷經數年到十數年,梳理內部和休養生息;並因此形成南北對峙拉鋸之勢。這樣也是他們這些歸附南方公室的臣下,在扶桑人眼中得以大用、博取榮華富貴的莫大契機。


 哪有像對方這般,上半年還在疲於奔命的流亡;下半年就輕易擊破那些,扶桑人刻意扶持出來各方割據勢力。強行統合起數萬大軍,發動了南下反攻之勢;這也是在太過匪夷所思和違背常理了。


 但是,再怎麼違背常理,甄萱也不得不為自己日後打算了。他固然是絕不可能指望,獲得北地行臺的寬赦,但是他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這場南北對陣的局面,得以維持的更加長久一些。


 這也是他們這些,南方公室所屬的臣下、將領,得以維繫自身權位和存亡的唯一出路了。事實上,在他領軍出陣之前,就隱隱聽到了某種風聲,扶桑人有意解除武裝和遣散,他麾下的這些人馬。


 理由是其中許多人,出現了士氣動搖和人心惶惶,乃至暗中逃亡的跡象;因此對於扶桑人已經不再可靠,甚至成為了潛在隱患。因此,甄萱為了自證決心才提出了,渡海迂迴遷徙北地行臺的建議。


 但沒有想到,扶桑王出乎意料的聞言大悅,而不顧一切的一錘定音;宣佈在大將軍府名下,給予他一應的支持。不但提供了器械甲仗和僅存的內線,還派出了御庭五方之一渡來眾為協力(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