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七百章 蒸汽戰艦的時代已經到來

畢竟之前的純風帆船隻,哪怕是鐵肋木殼船的江寧級護衛艦,其基本設計理念依舊還是和早期的純風帆船隻差不多的。

然而到了蒸汽機帆船時代後,船隻設計就要考慮到部署蒸汽機,艦用蒸汽機的體積和重量可都不輕,然後還要搭載大量的煤炭和澹水,因此內部艙室如何設計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這也是大楚帝國海軍沒有用原來的船型進行優化設計,而是採取全新設計玉林級護衛艦的緣故。

玉林級護衛艦滿載排水量下達到六百七十噸,裝備了一座雙缸臥式蒸汽機,採用單軸螺旋槳推進,而不是採用技術更加成熟,成本也更低廉,如今廣泛在民用船隻上以及部分海軍內河炮艦上使用的明輪推進。

這倒不是說螺旋槳推進現在技術更好,效率更高什麼的,純粹是巨大的明輪在戰鬥中防護能力太差,很容易被敵人的炮火擊中而損壞。

而且巨大的明輪或遮擋己方艦炮的射界。

為此海軍在玉林級護衛艦裡,採用了技術更先進,成本更高,也更加冒險的螺旋槳推進的方式。

該艦在純蒸汽動力下航速可以達到六節,純蒸汽動力下以經濟四節航速,續航力可以達到三百海里。這個航速以及續航能力,對於後世戰艦而言可能不值一提,但是對於當代而言,依舊是一個劃時代的進步。

機帆混合動力下最大航速在測試上達到過十六節,不過這個最大航速沒啥實際意義,因為除非順風順水,並且風還特別大,不然正常航行哪怕機帆並用也達不到這麼高的速度。

武備上裝備了四門130毫米中等身管的前裝滑膛炮以及四門130毫米短身管滑膛炮,火炮數量對比玉林級要少了足足四門,這是因為加裝蒸汽機和煤炭後,導致船隻的載重負擔比較大,因此削減了火力。

防護上,依舊採用厚實的木殼。

除了內部的承重結構以及船肋採用鋼鐵外,其他尋常部分,哪怕是船殼部分採用木材,依舊是當代性價比最高,也是比較適合大楚帝國的造艦方式。

不過艦政部那邊已經嘗試著在試驗艦上嘗試採用在船殼外殼上採用鋼鐵,最終打造真正的純鋼鐵戰艦,只不過光是聽一聽純鋼鐵戰艦這個詞,就知道是很昂貴的玩意,大規模裝備暫時來說不靠譜。

相對打造純鋼鐵戰艦,艦政部對改進火力更有興趣,比如搞個前裝線膛炮什麼的,海軍艦政部槍炮司已經對江南武器公司所生產的前裝線膛炮進行試驗測試,順利的話,未來幾年海軍就有可能裝備上有效射程更遠,並且可以發射圓錐形炮彈,獲得更大射程已經威力的前裝線膛炮。

至於現在嘛,大楚帝國海軍還是以前裝滑膛炮為主,不過即便是滑膛炮,那威力也是剛剛的,遠超尋常土著國家的前裝滑膛炮。

因為大楚帝國海軍所裝備的各種海軍前裝滑膛炮,已經普遍採用低碳鋼為原料,並且採用鑽孔擴徑的方式進行製造,在性能上和那些直接澆鑄出來的土著生鐵炮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不過單純從性能上來說,依舊不如陸軍那邊的同級別青銅跑……陸軍的火炮別看人家還是青銅跑,但是人家的生產工藝同樣是鑽孔擴徑,再加上青銅材料本身的優越性能,在性能上比海軍的同級別低碳鋼火炮還要好。

在前裝滑膛炮時代裡,青銅火炮除了貴,沒啥缺點。

螺旋槳推進的機帆動力,鐵肋木殼,統一大口徑低碳鋼前裝滑膛火炮,再加上飛剪平甲板船型,最終造就了玉林級護衛艦。

大楚帝國,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種專門設計採用蒸汽動力的戰艦!

現在,八艘這種戰艦就完全無視的洋流或風向,冒著澹澹的白煙形成了兩個縱隊直接迎了上去。

它們,即將向世人宣告蒸汽戰艦的時代已經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