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六百零四章 帝國絕不裁軍

    尤其是準備承接黃河水的大清河段,就需要進行大規模的疏通,把部分彎曲的河道進行拉直;對狹小河段進行擴大,分流;設置蓄洪區,避免衝擊到下游河道等等。

    這些都是需要統籌規劃的龐大工程。

    很多工程對於後世而言,哪怕是有大量的工程機械的幫助也不算小,而對於當代的土木工程基本靠鋤頭的施工能力而言,這些工程都是非常龐大的。

    不過大楚帝國方面也不怕……這麼龐大的工程看似耗費資金,但是大楚帝國一向來都有以工代賑的傳統。

    每年受災的地方多了去,什麼地方一受災,帝國官方基本立馬就組織工程隊或企業去招工了……不敢說讓你發家致富,但是讓災民吃一口飯不餓死還是能做到的。

    大楚帝國一向來都是把基礎設施建設和救災結合起來的。

    於是乎,你經常可以看見大楚帝國的某個府縣遭到洪澇之後,帝國立馬就會在當地或附近上馬一個大工程……基本都市修防洪提、挖水渠為主。

    在這搞著搞著,大楚帝國的天災看似依舊,該乾旱的乾旱,該下雨的下雨,但是自然災害導致的損失卻是每年逐步下降。

    這一點,在陝西河南以及江北地區,體現的極為明顯。

    上述這幾個地方,在明末時期那基本就是個人間地獄……千里赤地、十室九空可不是誇張的形容詞,而是實際描述!

    而現在!

    這些地方的極端氣候依舊非常多,但是人煙也逐步恢復,很多荒廢的村子已經恢復耕種。

    人們雖然依舊常年餓肚子,但是總歸是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饑荒了。

    不大規模餓死人,這其實已經是大楚帝國高層,也是羅志學現階段的最大追求了!

    而想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別看帝國如今工業發展很牛逼,軍隊吊打周邊……實際上吧,國內依舊有大量的人在挨餓受凍!

    現在帝國貧寒子弟為什麼參軍熱情那麼高?擠破頭都要去。

    因為參軍了能吃飽飯啊……

    羅志學估摸著,想要讓帝國子民通過自己的勞動都吃飽飯,少說也要再奮鬥幾十年!

    這是一項長期而艱難的工程!

    甚至可以說,這比爭霸世界還要更難!

    因為國內雖然不斷的在開荒,也不斷的恢復民生,糧食產量節假攀高,但是人口數量也日漸增多,和平時期里人們的生育慾望是非常大的,這多幾年啊,帝國登記在冊的人口就已經達到一億一千多萬。

    這還不包括相當多一部分在深山老林裡沒登記在冊的人口。

    短短十年,華夏大地的人口規模就拜託了明末時期的天災人禍,並開始迅速恢復當中,估計不用幾年就能奔著一億五千萬甚至兩個億去了。

    這麼多人,要怎麼養活?

    光靠傳統手段是不行的

    但是羅志學依舊有信心,他的信心來源於那裡?

    工業革命!

    雖然工廠裡生產的各類工業產品不能吃也不能喝,就算賺錢了,這金銀依舊不能吃不能喝。

    你說靠工業賺錢,然後拿錢去進口糧食?那也得別人有多餘的糧食賣給你,並且肯賣給你才行。

    靠進口糧食填飽自己的肚子,就相當於把自己的脖子伸入了絞刑架上的繩套裡,你就天天祈禱著他國劊子手別拉下開關吧……

    工業革命不是這麼玩的,工業革命對於一個民族而言,它的真正作用是通過科技的力量提升國內糧食的產量!

    如果這還無法解決糧食問題,那麼就需要工廠生產的槍炮為民族奪取更多賴以生存的土地!

    這,才是工業革命對於一個民族而言的真正意義!

    所以,承順十三年年末,帝國參務會議上,面對部分文官提出,通過裁軍的方式進一步縮減軍費,騰出資金以發展國內農工商的提議,羅志學親自否決了。

    帝國,絕不裁軍!

    除非他國異族全部死光,全球土地都歸於偉大的華夏民族,否則帝國絕不會裁軍!

    羅志學不僅不裁軍,甚至還親自敲定了擴軍方案,準備再編練若干適應跨海登陸作戰,熱帶地區作戰的甲等師,預計派遣到海外作戰。

    耕地不夠,就去搶啊!

    東南亞,就挺適合種田的,雖然其內陸大部分都是很要命的各種熱帶雨林這種爛地,但是很多沿海平原卻是極為適合重地。

    要知道,即便以現在東南亞各國土著的垃圾種田水準,他們都能向帝國出口大量的糧食,帝國和暹羅之間的大米貿易,規模可是不小的。

    這種好地方,讓這些土著們種田,說實話太浪費了。

    不僅僅是這裡,帝國方面還看上了印度半島……印度半島這地方還是很適合種田的,哪怕一時半會,帝國也無法直接控制偌大的印度半島,並組織大量移民過去種田。

    但是如果能夠控制若干殖民地,通過殖民的方式獲得大量糧食那也是極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