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五百九十八章 法定貨幣

    對放開匯兌郵遞渠道,郵遞司方面不答應也得答應,比較上頭的參務、協辦大老們都已經敲定了方案了,作為下屬機構他們只能照章辦理。

    於是乎,承順十三年二月,大楚邸報正式對外發出公告,籌辦‘大楚郵政銀行’。

    而郵遞司也順勢進行了一定的改革,郵遞司繼續直接管理郵遞業務,並新設立大楚郵政銀行。

    郵政銀行將會有郵遞司直接管理,但是由財務部方面給予業務指導,工商部金融司進行監管。

    郵遞方面想要搞銀行業務,本來就是為了填補驛站的巨大虧空,只要能賺錢,其他的他們都沒啥意見。

    嗯,有意見也沒用,這是帝國最高決策,有意見都得憋著。

    敲定了郵政銀行之後,大楚帝國也順勢對帝國的金融體系進行了更進一步的改革,比如全面強制性實施保證金制度、存款保險制度。

    最重要的是把工商部金融司,和財務部的部分金融監管職能進行合併,並設立了獨立的金融監管總局,此為從二品級別的行政機構,直接嫡屬於政務院。

    負責帝國的所有金融監管、調控職能。

    隨即對財務銀行進行拆分,主要是把貨幣發行權、金融監管等一系列的權力收回來設立大楚帝國中央銀行,這個中央銀行歸屬帝國金融監管總局所轄。

    後續大楚帝國中央銀行,將會承擔金融監管、貨幣發行、金融調控等一系列任務,比如說各銀行裡的保證金,就是繳納給中央銀行進行保存的。

    而財務銀行進行拆分後,將演變為純粹的商業銀行,繼續歸屬財務部所有,畢竟這是財務部的錢袋子,誰要是敢拿財務銀行,那就得和財務部直接開戰了。

    而分管稅收以及財務的參務大臣唐豐澤,人家還沒死呢。

    圍繞著郵政銀行的設立以及後續的金融監管總局的設立們,還有財務銀行的拆分,這些都是導致了在承順十三年春天裡,帝國的金融行業出現了一些動盪。

    不過這些動盪都不大,也都是屬於可控的。

    而且在設立了金融監管總局後,大楚帝國的金融行業也是走上了快車道。

    金融監管總局頒發了一系列的金融相關的政策法規,並且開始施展他們的第一個大項目。

    承順十三年二月十八日,首任金融監管總局局長王德華上書,正式奏請廢兩改元,併發行大楚帝國第一套官方紙幣。

    廢兩改元,這是為了建立法定貨幣,規範貨幣的鑄造、流通。

    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新的法定貨幣單位‘元’,將會採用銀本位,法定一元可以兌換三十七克純銀,這也是以往面值一兩銀幣的含銀量。

    說白了就是為了避免麻煩,繼續採用原有的貨幣規格,只是換了個名字而已!

    更重要的是開始發行官方的紙幣!

    大楚帝國的紙幣,之前只有各銀行裡的銀票的,一開始還有民間裡的銀票流通,不過後來大楚帝國嚴厲打擊私發銀票,同時官方的各項資金進出上,都只承認財務銀行的銀票,因此在最近十年裡,大楚帝國裡流通最多的紙幣,實際上是財務銀行裡的銀票。

    而這種銀票,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實際上成為了官方紙幣。

    固定面值、不記名、官方認可可以用來繳納稅收,這讓財務銀行的銀票具有了廣泛流通的基礎。

    而大楚帝國金融監管總局,就是要在這個基礎上,正式打造大楚帝國的第一套官方發行的紙幣。

    縱觀紙幣的發展,中國古代歷史的不少統治者們因為缺乏基本的金融概念,或者說認為民眾的錢就是自己的錢,根本不管紙幣的通貨膨脹以及信用價值等問題,尤其是明王朝發行的所謂紙幣,那更是臭不可聞……

    官府收稅都不要官府發行的紙幣……你還能指望民間接受?

    所以等到了明末時期,紙幣的名聲已經臭不可聞了,明王朝官府的紙幣,信用還沒有人傢俬人富商發行的各種可兌換紙券高,民間大額交易就算用紙幣,用的也是一些私人發行的銀票。

    這也是一開始大楚帝國官方並沒有直接發行紙幣,而是用財務銀行發行不記名銀票,採用曲線救國的根源所在。

    如果直接官府發行紙幣,民眾都不帶搭理你的……

    相對來說財務銀行發行,這信用度還高一些,畢竟用的名義也不是什麼紙幣,寶鈔,而是直接以不記名的存款憑證為名義。

    如此,才算是重新打開了華夏大地民眾對紙幣的逐步信任,當然了,實際上信任也不多,很多民眾直到今天依舊不信任財務銀行的不記名銀票,他們更願意信任真金白銀。

    但是,好歹也算是打下了一定的基礎,財務銀行的銀票發行量也有那麼幾千萬兩了,因此大楚帝國官方也終於是準備推行官方法定紙幣了。

    為了避免動盪,為了避免民眾驚慌,為了讓民眾接受,金融監管局方面打算用一定的時間來逐步推廣新的第一套貨幣,並允許財務銀行之前發行的不記名銀票繼續流通,可以一對一進行兌換官方紙幣。

    當然了,這些不記名銀票進到了銀行後,那麼就是隻進不出了。

    金融監管總局,為了廢兩改元以及官辦紙幣的發行,是個非常謹慎的,而這種謹慎的態度也是獲得了羅志學的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