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六百一十六章 南洋威脅論

    你們海軍要打南洋,要打荷蘭人我們又沒意見,你愛打就去打唄……只要別來要軍費,你們海軍愛咋地咋地……

    但是海軍之所以最近跳的這麼歡,就是為了借南洋局勢試圖搞點額外軍費啊,他們海軍最近打算搞幾艘一級戰列艦,手中一時囊中羞澀,就想著弄點額外軍費補貼一二。

    這些文官們竟然讓他們不要軍費就去打仗,天底下哪有這樣的道理,他們海軍又不是陸軍那群傻缺,不給錢都打西域……腦子都瓦特了!

    不過內閣那邊死活不願意給額外的軍費,這讓海軍也是無能為力,總不能開著戰艦,把艦炮對著那些該死的內閣成員開炮不是。

    然而軍費沒增加,海軍那邊想要擴編一級戰列艦的計劃也不想停下來。

    海軍一直都想要多搞幾艘的一級戰列艦,自從廣州級一等戰列艦建成服役後,其強大的戰鬥力讓海軍高層為之著魔。

    兩千六百噸的標準排水量,加上上百門各口徑艦炮,廣州級戰列艦在當代就是名副其實的海上霸主,在東方海域裡幾乎沒有對手,就算是放在歐洲那邊也是屬於頂級的層次。

    對於這種戰艦,海軍那邊就想要搞多幾艘,然後編成幾支一等戰列艦的戰列艦編隊玩線列作戰,而不是和現在這樣,只有那麼幾艘一等戰列艦充當各大艦隊的旗艦而已。

    海軍服那個面覺得一等戰列艦這玩意,造出來就是要上前線,在戰鬥的時候頂在最前面玩線列,和敵人的戰艦對轟的。

    而不是隻能充當高級將領的指揮旗艦所用。

    只是如今的一等戰列艦滿打滿算也才兩艘服役,還有兩艘在建,組成戰列艦線列的話數量不太夠。

    所以海軍方面打算再搞多一些,不用多,再來四艘,然後四艘一組,就可以編成兩個一等戰列艦的戰列分隊了。

    如此使用起來,也更加的靈活方便,實戰價值也更高。

    但是一等戰列艦貴啊,不僅僅船隻本身貴,上面搭載的火炮也都是重炮居多,而大量重炮也挺貴的,畢竟重炮的價格和陸軍使用的那些小火炮貴多了。

    再者戰列艦更龐大,需要的船員也更多,因此維持費用也很昂貴。

    如果是替換的話,那麼壓力還不是很大,但問題是海軍這邊想要的不是替換,而是擴編啊。

    海軍那邊一直野心勃勃,想要建成至少十六艘的一等戰列艦,上百艘的三等戰列艦組成一支龐大的戰列艦艦隊。

    然而這也意味著龐大的海軍軍費開支,內閣方面一直都壓著不讓軍費超支,海軍這邊自然也很難弄到更多的軍費。

    這沒軍費可沒辦法擴編。

    如此,才有了海軍這邊鼓吹南洋威脅,荷蘭威脅的情況。

    可惜,海軍的圖謀被人家內閣一眼就看穿了……

    人家內閣的文官們倒不是說對局勢也很瞭解之類的,知道了海軍這邊只是瞎吹,南洋局勢現在穩得很,土著一個個都規矩的不得了,荷蘭人也一直向帝國釋放善意試圖維持在南洋的局勢。

    但是,人家文官才懶得管你什麼南洋局勢,人家就看一點:你要不要額外軍費!

    要額外軍費,甭管你啥理由,給老子滾蛋!

    怎麼說呢,除非荷蘭人嚴重破壞了帝國的海外利益,或者乾脆打到帝國本土來,不然別指望內閣方面掏哪怕一個銅板的額外軍費。

    至於小規模武裝衝突之類的,用最近兩年在帝國政壇上非常活躍,權勢極大的參務大臣、分管稅收和財政事務的唐豐澤來說就是:每年幾千萬軍費就已經包含了中小規模的武裝衝突費用。

    如果軍方不認可這個說法,那麼回頭常規軍費就先扣下幾百萬,然後等到有衝突的時候再補給你們軍方。

    面對這個大楚帝國的新一任分管稅務,財政的財神爺,軍方雖然恨的牙癢癢,但是總歸是沒敢說每年幾千萬常規軍費不包含日常衝突的戰費。

    真要這麼說,內閣那邊肯定是要對軍費再一次動刀子的。

    自從帝國統一,尤其是幹掉了東擄後,帝國高層每年都喊削減軍費呢。

    如此大背景下,這軍費額度一旦降下來,除非是爆發大規模戰爭,不然就別指望能夠再漲回來。

    所以,守住現有軍費額度,是軍方的底線,雖然數額依舊龐大,雖然內閣那邊天天罵他們是敗家子,但是軍方的高級將領們全當聽不見。

    你要罵就罵,但是錢不能少……

    當然了軍費總額雖然沒能降低,但是最近幾年也沒漲,同時大楚帝國隨著經濟發展,中央財政收入是逐步增加的,因此從財政支出比例上來看,其實大楚帝國的軍費佔財政支出比例,是逐漸下降的。

    已經進入後半場的承順十四年裡,陸海軍以及近衛軍的軍費加起來,大概是四千萬楚元,而當年度楚軍的支出預算是一億兩千六百多萬。

    軍費支出佔據財政支出的百分之三十一點五。

    這個比例對於大楚帝國而言,已經很低了,統一戰爭初期的時候,軍費支出達到了財政支出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哪怕是東擄戰爭時期,軍費支出也佔據了財政支出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等到東擄戰爭結束後,軍費總額雖然沒有降低,但是佔據財政的支出比例卻是逐年下降。

    估計等到明年,這個比例就得降低到百分之三十甚至更低了。

    而這,也是內閣方面控制軍費支出的一個重要手段,那就是軍費總額雖然不減,但是也不隨著經濟發展而增加,爭取把軍費支出比例壓縮在百分之二十五甚至更低的水準。

    對此,帝國的最高統治者,羅志學是保持了默認的態度。

    當然,羅志學只是默許內閣這麼幹,但是羅志學並沒有表態說支持,甚至羅志學從來都不會在公開甚至私下場合裡說削減軍費的事,也不會在公開場合裡說控制軍費的事。

    有些事,你可以做,但是你不能說。

    而有些事,甚至連羅志學都不能去做,只能假他人之手。

    軍費,就是一件超級敏感的事。

    羅志學很清楚,長期保持高比例的軍費支出是不正常的,是嚴重損害國內建設的,但是羅志學不會做,也不會說去削減軍費。

    這關係到羅志在在軍隊內的威望以及控制力問題。

    總之,絕對不能讓軍方的怨氣對準自己……

    所以,要找個背黑鍋的,而內閣的那些文官們就是天然的背鍋俠……更有意思的是,人家文官很樂意背這個控制軍費的黑鍋,甚至為此得意洋洋,當成自己的政績進行廣大宣傳呢。

    如此也就導致了最近這些年,內閣文官和軍方的將領們逐漸對立,天天相互罵娘……

    而羅志學,則是穩坐釣魚臺,笑看天下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