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五百八十二章 風向變了

    早些年的時候因為大楚帝國規模不大,所以為了方便直接把工商事務一股腦全部集中到了工業部裡,即直接投資運營各行各業,也出臺各項管理辦法,引導扶持各行各業的發展。

    但是現在,這種情況已經不能繼續這麼下去了,因此經過了數月的論證後,羅志學最終批准了拆分工業部,設立工商部的決定。

    新成立的工商部,將會全面負責國內工商業的發展事宜,這個新成立的機構因為帶有濃郁的技術特性,要扶持引導各行各業規範發展,這不懂技術自然不行……所以這個新成立的機構裡的官員,大多也是技術出身的官僚。

    技術官僚,在大楚帝國裡的中高層裡,佔據的地位非但沒有隨著帝國的統一而減弱,反而是在持續提升。

    這是羅志學所樂於看見,甚至是他故意推動的。

    當官不是知道各種大道理就行的,還得具備一些科學常識不是,要不然很容易忽略基本的科學客觀規律,做出來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來。

    只是羅志學也沒有想到,工商部剛成立呢,直接就把刀子捅在了老東家工業部上……直接出臺了好幾條規劃安全生產,尤其是礦務安全生產的條例,並要求不達標的企業立即改進,否則重罰云云……

    而大楚帝國裡的礦務企業,基本都是工業部所屬的官辦企業為主……民間的極少且不成氣候。

    說白了,工商部直接把分家後的工業部拿來開刀,試圖來個一戰成名,樹立自己在帝國高層中的政治地位。

    這讓工業部的一群人臉都是黑的……

    尼瑪,這前腳剛分家,後腳就揮著刀子砍過來,多大仇啊!

    他們並不在的,工商部此舉固然有他們自己想要藉機上位的打算,但是也有羅志學暗示的結果。

    為什麼單獨設立工商部?

    還不是因為工業部之前自己管自己,各項規章制度形容虛設,安全生產事故頻發,行業管理混亂,並且官辦企業還頻繁接著自己的官方背景,擠佔乃是惡意排擠民營企業的生存空間。

    漢天紡織公司多次動用官場上的手段打壓蘇秦紡織公司,就是最為典型的桉例。

    動用行政手段打壓也就算了,還打壓不下去,最終鬧的自己灰頭土臉,乾脆利索的丟掉了第一紡織公司的名頭。

    羅志學可不願意看見這種情況出現。

    官辦企業有著直接的責任以及作用,而民辦企業也有著他們的責任以及作用,誰也取代不了誰。

    正常的競爭,勝負都不說,但是採取這種非正常競爭,尤其是動用行政權力去參與市場競爭,這在羅志學看來就情況非常惡劣了。

    但是,這種情況並不是個例,而是普遍存在!

    這是羅志學設立工商部的直接原因。

    而工商部成立後,自然是需要體現自己的存在感,讓陛下滿意的。

    如果工商部成立後也沒有作為,羅志學不介意把那些剛上任的工商高級官員們換一遍……

    而屁股決定腦袋!

    這些人以前是工業部所屬的時候,對監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現在他們變成了工商部的人,也工業部沒啥關係之後,直接就拿起了刀子準備幹一架了!

    人還是那些人,甚至機構只能也沒啥變化,只不過是分了個家而已,但是最終卻是讓的大楚帝國真正意義上的工商業監管、扶持等走上了正規。

    工商部的設立,並在設立後的大動作,引起了帝國政壇的些許動盪,但是這些都是值得的,甚至是故意的,因為這其實也是向民間傳達一個信號變了!

    工商界裡的民營企業們,他們的掌舵人看到這些,自然也感受到了風向的變化,更知道這背後意味著什麼。

    看似沒有什麼明確的政策扶持之類的,但是隻要公平的監管,那麼對他們而言就已經很滿足。

    因為這意味著,從此以後,他們能夠在帝國開放的行業領域裡和官辦企業公平的競爭,並把競爭只侷限在市場,產品上。而不用擔心工業部為了下屬企業,直接動用行政手段,三天兩天說你違反了某某條例要整改,誰也撐不住這種競爭啊。

    蘇秦紡織公司,只有一家而已!

    而工商部的設立以及其大動作,也是促使了佛山李氏制鐵公司的李家,下定了決心轉型。

    佛山李氏制鐵公司,作為帝國裡少數幾家涉足重工業,並且規模還不小的民間企業,他們的轉型自然不是朝著紡織等看似能簡單賺錢的輕工業上,而是瞄準了需要大量資金,盈利週期也更長的造船業上。

    佛山李氏,準備拿出血本,在造船業上砸至少十五萬兩銀子,準備搞一座比廣州造船廠規模更大,技術甚至更好的造船廠,以搶佔日益飛漲的航運市場!